中青在线
  2009年4月2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上海车展特刊
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中国将发动第三次汽车产业革命
中国向纯电动汽车时代全速前进
2009-04-23
本报记者 黄少华
    再没有一项技术,能像新能源一样同时引起全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再没有一项技术,能像纯电动汽车一样,被赋予“中国汽车弯道超车”的最好机会,充满无限可能和美好未来。正如麦肯锡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假如中国能够尽快实现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和产业化,那么中国甚至有可能在新能源应用引发的第三次汽车产业革命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走在世界前列。

    这不是忽悠,也不是“专捡好听的话说”,事实上,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日、欧传统汽车业遭受重创,各国政府纷纷救市,重点就是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美国总统奥巴马尤甚。他力推新能源作为振兴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尽管对“三大”颇为不满,但日前他还是宣布了一个24亿美元的电动车领域支持计划。

    “可以说,经济危机引发新一轮关于新能源的研发热潮,如何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4月10日,在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做了主题演讲,他表示,随着“三纵三横”产业格局的形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迎来了从研发向产业过渡的拐点。

    作为电动汽车方面的专家,万钢部长一直致力于电动车的研发与应用。他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要应对三大挑战:一是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二是整车性能有待提高;三是规模化示范运行及拉动市场需求。“‘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多头并进,重点突破。”

    “电动车将是我国汽车业实现超越欧美日汽车的突破口。”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介绍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实现了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布局。同时,在关键性零部件技术,如汽车燃料电池发动机、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配套产业链。

    “在代表新能源汽车研究3大主力发展方向——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方面,我国自主研制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已相继问世。其中,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居世界前列水平,混合动力已实现规模示范,纯电动车实现出口。”欧阳明高表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新能源产业还将是“三分天下”的格局,但他最看好的是微型纯电动轿车。“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微型纯电动轿车不仅适合我国国情,而且对于汽车业未来发展方向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欧阳明高表示,由于我国电动车研究领先于国际水平,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电动车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他预测,未来3年内,电动车最关键的电池技术有望产业化,在3至5年的产品导入期后,电动车有望实现大规模量产。“如果一切顺利,到2015年左右,我国将迎来第一个新能源产业高峰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同样看好中国电动车的未来。作为锂电池专家,他明确表示:“锂电汽车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难得的一次历史机遇。”他说,发展锂电汽车不仅以电代石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能储存电网谷电,可谓一举三得。目前国际上主流汽车公司如福特、通用、日产等都计划在2009~2010年推出基于锂离子电池的电动汽车,“锂电汽车将带来一场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

    与奥巴马把新能源当作救命稻草相比,中国政府也正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据悉,在不久前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规划》要求,到2011年,包括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在内的新能源汽车要形成50万辆的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到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专家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决策者们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重大机会:在传统汽车技术上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的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上却与国际巨头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中国已经开始领先。在此次论坛上,无论是科技部部长万钢,还是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都明确表示,将全力支持中国电动车的研发和应用。

    “电动汽车时代已经来临!”尽管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的话有些狂妄,但从各国政府向新能源汽车频吹暖风不难看出,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以新能源为突破口的第三次汽车产业革命,将改变现有汽车版图,而中国,将在这次变革中取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