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掌握主动权
“电子对抗是一把双刃剑,你没有干扰到敌人,反过来就被敌人攻击打垮。”
阳春三月。空军指挥学院战役班课堂里,台上,一名空军上校在用娴熟的战略思维和军事理论,生动地讲解信息战原理和装备战法运用。台下,来自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智利、墨西哥、埃及、越南等二十几个国家的空军指挥军官们听得出神。
台上这位不是教授,他是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空军某团团长赵宝云。
学院高虹教授这样评价:“一个带兵打仗的团长,对军事战略的理解,对装备运用的娴熟,娓娓道来,既有高度,又有深度,难得。”
2005年9月,赵宝云上任团长。此时,东南沿海形势异常严峻。作为信息力量的应急作战部队,理所当然要圆满完成军委和空军赋予的艰巨任务。于是一个近十年装备几乎没更新的团队,在这一年,新装备如同潮水般涌进。
望着眼前几十个种类,200多台新装备,赵宝云心里美滋滋的。两天后,他笑不出来了。
如何让新装备迅速形成战斗力?如何攻关新装备技术训练难题?如何打造一批技术骨干?……第三天,这些问题成为团党委召开扩大会上的中心议题。
什么叫信息战?什么叫电磁环境?什么叫联合作战?……团党委召开扩大会后,近千道问题,上百本《信息战》、《电子作战技术》书籍,迅速发到官兵手中。
光纸上谈兵不行,赵宝云期待的是有一天,在有目标、有对手的复杂情况下,开展大练兵。
机会来了。
2007年春天,某地域局势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某地域,两个月内,迅速搭建数十个阵地,并连成网,构成一个联合对抗体系。”上级下令。
这么短时间内要完成任务,说老实话,赵宝云心里没有底。但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话:“坚决完成任务。”
当他率领大部队千里挺进,到达指定地域时,沉重的压力让他和指挥班子喘不过气来。
“这个地方是个潮湿、雨淋地带,一年有三分之二的雨天,下起雨来,别说装备,就连人淋多了雨也会生病感冒,受不了!”来自南方的副团长李波说。
“走崎岖陡峭山路,人可以走,但装备要走,难于上青天了。这么恶劣的地理环境,别说建数十个阵地,就建一座也是万分艰难。”营长韩小杰感叹不已。大家有些畏惧,有人打退堂鼓。
“在任何困难面前,首要的是自信。”但仅有自信是不够的,赵宝云率领大家全面考察地形地貌,像下围棋一样,将手中的几个棋子一口气定格在有利的地势上。在临时集结地指挥帐篷里,他和各位营长握手下令告别:“按方案计划执行。我不听困难,只等消息!我不要经过,只等结果!出发!”
出发10个小时后,五营到达指定位置的大山脚下,赵宝云高兴。12个小时后,人员还在山脚下,赵宝云着急。营长报告:山高路陡,装备无法上到山顶阵地。16个小时后,赵宝云来到五营。营长、连长、站长围着他又分析遮蔽角,又汇总数据……结论一个:不能上。
赵宝云站在车顶上,手拿望远镜,看着险象环生的山路,情不自禁地说:“就是珠穆朗玛峰,也要爬上去。”
他让大家坐下,认真分析各种情况:“有三点可以坚信:一是路是经过技术验收合格的;二是装备车辆是新的,司机是全团最好的;三是我们有经验和能力。第一台车我先来。”
准备完毕,赵宝云朝官兵们笑了笑说:“诸位,山顶上见。”
凭着一腔胆识和勇气,赵宝云单枪匹马,指挥着司机,蛇绕盘行,顺利来到山顶。山顶山下,官兵们呼喊雀跃。
任务如期完成。
这是一次更严峻的考验。
这年5月,部队首批600名官兵,百台装备,摩托化行军,挺进大西北戈壁沙滩,在那里执行重大演习任务,磨炼部队在恶劣环境下作战生存能力,时间长达8个月。
出发那天,赵宝云站在队伍前,手拿广播筒,扯着嗓门,对官兵说:“亲爱的兄弟们,我们首次千里行军,挺进大西北戈壁沙滩锻造部队战斗力!这是一个光荣神圣的使命。军人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磨炼,有男人生活的地方,你们就能生存下去!”
8天8夜,在无依托保障的情况下,赵宝云率部队穿过沙漠走进戈壁,来到塞北。
“这次任务、目的非常明确:把新装备拉到陌生地域实战演习。配合上级开展多机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对抗演练。”在演习动员会上,赵宝云郑重地说。
期盼了几个月的官兵们,操纵手中的新装备,兴奋不已,劲头十足。他们仿佛鹰的眼睛,及时发现目标,果断锁定目标,迅速干扰目标,很快制造出复杂电磁环境,为红蓝双方训练,提供有力的保障平台。
突然,一营长报告。
“团长,我方电磁信号暴露,现被‘敌人’压制。官兵心神不定,犹豫丧气。”
“稳住心气,加强侦察侦测,捕捉目标,抓住战机,实施反干扰行动。”赵宝云自信地说。
一次次重大演习任务,一次次对抗演练,在看不到硝烟的战场上,该团官兵们炼就了一身果断、勇敢、冷静、灵活、迅猛的作战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