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不玩虚头八脑
了解张黎鸿的炮兵旅官兵对旅长这样的“休假”方式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张旅长的心思全花在部队了”。
从上任兰州军区某炮兵旅旅长那天起,张黎鸿就告诫全旅官兵:炮位就是战位,来不得半点虚头八脑。
对此,旅作训科长张建光体会颇深:年度训练筹划,阶段训练展开,月训练筹备会,训练周表制定,旅长对每一个环节都盯得很紧,想偷个懒儿都没机会。
一次,他们拟订的训练计划由于训练内容设置和时间阶段划分笼统,呈到张旅长手里被卡住并被画了数个“?”:缘何不把理论知识学习分块穿插进行?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营连的自主训练怎么抓?只管训练场面划分规范,观炮合练怎么训?
最后,机关对训练计划反复折腾了5次才过关。
张黎鸿抓训练的脚步实,在破解制约战斗力提升难题上踩得更实,走得更远。
破解机动难。针对未来作战地域远、行军路况差、装备故障多的实际,张黎鸿紧盯驾驶员训练和装备抢修抢供不放,利用扬尘、雨天、夜暗等恶劣天候安排驾驶员按实战标准训练,人均训练达3000公里以上;在长途机动中,张黎鸿探索出的“营规模梯队编成,短停顿昼夜兼程”方式被广泛应用。
破解通联难。通信联络解决不好,火炮就会“失聪”。对此,张黎鸿走了三步妙棋,编写了复杂电磁环境“口袋书”,通过强化背记、定期考核和知识竞赛,提高了官兵的复杂电磁理论素养;加强用频装备训练,确保全旅官兵对所有用频装备实现“人人懂性能、会操作、能运用”;着眼未来作战复杂电磁环境,探索规范了40种简易信号,规范了32种无线通联暗语,确保了全天候、全时域通联无障碍。
破解防护难。面对未来作战环境植被稀少、颜色单一、隐蔽条件差的实际,张黎鸿跳出窠臼,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变着法子练防护,大纲规定黄昏占领阵地,他却选择在夜间占领;火炮配置上,他扭转传统的“一字形“配置模式为“发散式”、“星阵式”、“扇形”等不规则配置方式,提高了炮兵自我防护能力。
兵练得好不好,自己说了不算,得战场说了才算。
这一年,兰州军区在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对炮兵旅进行“整建制实装拉动、全过程动态考核、全要素综合考评”检验,对作战能力进行评估。
战斗于凌晨打响:上级命令全旅实装机动至620公里外的某地域。接到指令的张黎鸿通过野战指挥网迅速将“向集结地域开进”的命令下达到各营车载台。
经过连续25小时的远程机动,该旅一路准确处置改变行军路线、抗敌电磁干扰、防敌空中打击、抢修抢救抢供等15类战术情况,全程无一人一车一炮掉队,提前3小时到达指定地域。
时值黄昏,战斗继续向纵深延伸。上级第28次传令:限你群在50分钟内转移3次战斗队形,对26个目标进行火力打击。
面对设置在山脊棱线、山顶、悬崖边、反斜面等“刁钻”的诸多目标,刚成功处置指挥所遭“敌”强磁干扰的张黎鸿成竹在胸,时而指挥炮群对棱线、台地目标进行破坏射击、火力拔点、烟幕遮障,时而对山背、凹地等目标进行压制射击、夜间射击,632发炮弹在夜空织出一张“天网”,所有目标尽收网中。
与炮弹落地的同时,雷达站报告:“敌”纵深处无目标活动;侦察兵报告:目标已摧毁。
最后,评估组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炮兵旅的评估成绩创下了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历年来的最高纪录。
张旅长觉得自己的心思没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