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5日
星期

“王致和”海外维权获胜 德国商标物归原主

本报记者 马北北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25    [打印] [关闭]
    4月24日,王致和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德国慕尼黑当地时间2009年4月23日上午9时,慕尼黑高等法院对王致和诉欧凯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一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决欧凯公司不得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标,否则将对欧凯公司处以25万欧元的罚款或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6个月监禁;判决欧凯公司注销其恶意抢注的王致和商标。至此,长达两年零三个月的这场跨国诉讼,以“王致和”商标物归原主的结局,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维权历程

    王致和公司律师向记者介绍了王致和公司海外维权的全过程。

    2006年7月,王致和集团拟在30多个国家进行商标注册时,发现“王致和”商标在德国被一家名为“欧凯”的公司抢注。

    经调查了解到,该公司在德国注册,是柏林的一个主要经营中国商品的超市。欧凯公司于2005年11月21日向德国商标专利局申请注册“王致和”商标,其申请的“王致和”商标标识与王致和集团产品使用的“王致和”商标标识一模一样,而其注册之前没有与王致和集团进行任何沟通。

    王致和集团没有采取与欧凯公司进行磋商、妥协的方式,而是决定使用法律武器,变被动为主动,直接向欧凯公司发出律师函进行警告,要求其无条件归还“王致和”商标,限期让欧凯公司主动找王致和集团进行交涉,同时通知货运商,停止向欧凯公司继续供货。

    欧凯公司收到律师函后,先是在限期内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不与王致和集团的德国律师进行接触,然后是通过其货运商进行试探,看是否可以用“王致和”商标作为筹码换取一定的利益。对欧凯公司这种没有诚意的行为,王致和集团及其律师团队在认真分析案情后,决定到德国起诉欧凯公司,通过法院判决的方式夺回被窃的商标权。据调查,这是“中华老字号”中首家以诉讼的方式进行商标维权的企业。

    王致和集团委托了由中方、德方资深律师共同组成的律师团队,经过充分的准备和收集有关证据,于德国当地时间2007年1月25日向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递交了起诉书,并于2007年1月26日被法院正式受理。

    王致和集团的律师团队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发现,欧凯公司不仅抢注了王致和的商标,而且在更早的时候还抢注了老干妈、洽洽、今麦郎、白家等其他国内知名的食品商标。

    王致和集团第一时间与上述企业取得联系,告知其商标被抢注的事实。被抢注企业纷纷表示,要对这种恶意抢注行为斗争到底,先尽最大努力帮助王致和集团夺回商标,而后各自起诉欧凯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上述四家企业出具了经其法定代表人签名的声明,表明欧凯公司未经其许可擅自在德国抢注其商标,从而构成恶意抢注和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跨国诉讼

    德国慕尼黑当地时间2007年8月8日上午11时,在慕尼黑地方法院第21法庭开庭审理了北京王致和集团诉德国欧凯公司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一案。

    庭审当中,王致和公司代理律师跟对方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原告方主张清楚、证据充分,而被告方则努力辩解,想保住其抢注的王致和商标,但仅有主张,没有提供任何证据。

    双方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1、原告主张被告是恶意抢注,被告强调其是在德国合法注册;2、原告主张对王致和商标享有著作权,而被告则提出争议标识是通用的“中国古代士兵头像”;3、原告提出,被告违反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被告则辨称其注册王致和的商标是对自己的保护。

    法庭在庭审结束时宣布,将于2007年11月14日宣判。

    开庭后不久,德国欧凯公司更换了代理律师,但仍未能提出合理的主张和依据。

    德国时间2007年11月14日下午2时,在慕尼黑地方法院第21法庭,王致和集团总经理王家槐、本案中方律师王洪青及德方律师沃尔夫冈一同在场聆听了本案法官正式宣判:禁止欧凯公司在德国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标;依法撤销欧凯公司抢注的王致和商标。欧凯公司及其代理律师均未出现在法庭。

    在诉讼过程中,王致和集团已经在德国申请注册了“王致和”商标。因此,欧凯公司抢注的“王致和”商标被依法撤销后,王致和集团的申请将顺利被核准,从而使“王致和”商标回归王致和集团。

    2008年2月25日,欧凯公司向慕尼黑高等法院提出上诉。慕尼黑高等法院最初定于2008年9月25日开庭,后经欧凯公司的延期申请,定于2009年1月22日开庭。

    2009年1月22日,慕尼黑高等法院开庭审理了本案。法官首先对案情和一审的情况进行了简单陈述,然后在此基础上,法院提出调解。欧凯方面认为,其商标注册并不违法,因此王致和需要给予一定的补偿,欧凯才可以注销或者停止继续使用该商标。但王致和方律师认为,这种要求并没有根据,因为欧凯商标的注册本身并非合法。

    法庭上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1、欧凯认为该公司的商标注册,与王致和并不存在竞争关系,欧凯方面负责销售,而王致和负责生产,二者之间没有产生竞争。但法院认为这种理由并不成立,因为虽然从实践上说,目前欧凯没有展开生产,但从逻辑上讲,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欧凯可以独立生产带有王致和商标的产品并销售。2、欧凯认为,由于王致和在德国没有进行市场销售活动,因此根据德国商标法的规定,欧凯的这种抢注行为并不违法。但王致和集团的律师认为,王致和在德国的销售行为是存在的,因为目前在德国销售的产品都是来自于王致和的分销商,根据王致和与负责销往欧洲和德国的分销商所签订的合同,证明了这种销售关系的存在。因此,欧凯的上述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

    慕尼黑高等法院最终作出了上述判决。

    中国老字号可汲取的经验教训

    王致和公司总经理王家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家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王致和集团历来重视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曾因启动“中国知识产权第一案”的“一元钱”官司来制止他人非法使用“王致和”商标而名声大振。今天,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前夕,我们作为“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案,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起中国企业在国外以原告身份进行的商标诉讼案取得了胜利,有着深远的意义。

    他说:王致和这场海外维权案胜诉,给我们王致和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它使我们懂得: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企业将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侵权可能。无论是商标、专利还是版权,都已有不少中国企业在国外被侵权的事例发生。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更强了,另一方面则要求中国企业有更强的、更加国际化的知识产权视野,积极主动地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

    中国企业在面对他人的恶意侵权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维权,其中运用国际通行的法律手段维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要是证据充分、法律运用得当,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在国外打赢知识产权官司。

    有人认为,跨国诉讼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一定很高,我们王致和公司海外维权诉讼经过了两级法院的审判,诉讼时间花了两年零三个月。国外律师普遍按工作小时收费,而我们的大量工作是由中方律师完成的,仅付给国外律师1万多欧元律师费。这场跨国诉讼的费用,完全在我们企业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本报北京4月24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