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5日
星期
经济社会学家建议:

加强社会保障投入可拉动内需

实习生 庄庆鸿 本报记者 王俊秀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25    [打印] [关闭]
    “中央现在要扩大内需、刺激经济,那么,到底是哪一部分内需不足?是中低收入者。因此,扩大内需的根本是加强对中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障,提高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报告《构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近日在京发布。

    报告在养老保障、教育保障、健康、住房保障、就业援助、低保等领域,规划了“全民共享”的福利体系。比如在教育方面,划定2012年基本使城乡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完全免收学杂费、农村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为中西部贫困地区寄宿生提供免费的营养配餐、农村贫困地区以及城乡低收入家庭儿童能享受免费的一年学前教育等。而到2020年能实现“1+9+1”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外,所有学龄儿童享受免费一年学前教育、不升学的享受一年免费职业教育。

    在住房保障上,建议扩大廉租房,解决农民工住房困难。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各级政府应当平均每年为65万户农村低收入家庭提供建房补助。

    报告提出了“大福利”的概念,认为我国的社会福利体系接下来应该是“发展型”福利而非“补救型”,要把教育扩展、健康促进、就业援助等也纳入社会福利体系。

    报告负责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说,改善全民社保、加大对社保的财政投入,可解决目前我国消费不足的问题。

    “现在国内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人民欠缺社会保障,对未来缺乏信心。现在大部分中低收入者只会把钱存起来,防个万一,即使有钱的也不愿意拿出来花。”报告作者之一的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实说。

    “在整个消费理论中,国内外学术界有一个共识,消费倾向下降,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预防性储蓄增加。拿中国来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民的消费倾向不断下降,这与目前的公共服务收费过高、教育产业化导致上学成本高等,都有直接联系。”李实说。

    李实认为,加强对中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可以直接提高这类人群的购买力,有利于扩大内需。此外,加大社保投入包括增加很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比如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就需要建设医院、增加医疗设施,提高教育保障就要扩大学校规模,这就会拉动相关产业需求,也直接增加了就业岗位”。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表示,因为缴费型福利项目仍是我国福利体系的支柱,所以投钱的不只是政府一方,居民和企业也需要投入配套费用,也将有助于刺激内需。

    “社保改善对经济的促进效应是间接的、长期的,可能不像投入基建或发放消费券那样立刻见效,但我们不能只看短期效益,三五年后,长期效果就会显现。”李实说。

    “如果错过现在的时机,政府不在福利上花钱,该做的事情没有做,那么,就可能给将来的发展留下隐患。”卢迈说,“经济有下降的时候,也会有上升的时候,现在做好社会福利准备,就是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