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8日
星期

82.4%公众认为医生失去职业操守最可怕

公众建言:制定严格的职业操守规定和法律规定
实习生 李颖 本报记者 黄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28    [打印] [关闭]

    

    漫画:ysc

    

    制图:杨大昕

    近日,一套“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反剽窃软件正在向各大高校推介使用,让即将面临答辩的硕士生刘鹏惴惴不安:“这几天我得把毕业论文再好好检查一下,把‘引用’的地方修饰下。班主任还特意提醒我们,现在同学们都忙着调整论文。”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全国12575名公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高校引进“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53.4%的人表示悲哀,“本应最纯净的学术领域竟然还得用‘测谎仪’来约束”;22.1%的人认为这可以对学术造假人员产生较强的震慑力;21.8%的人认为这没什么用,因为学术不端行为不是一台机器就能制止的。

    73%公众认为职业操守底线被突破首要原因是人们过于追逐利益

    反剽窃软件研发者、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推出这一系统是无奈之举。反剽窃系统能检测出剽窃行为,但是并不能遏制剽窃行为。“反剽窃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国家问题。”

    “对职业底线的突破不单单是学术领域的问题,这一检测做法也可以被其他领域借鉴。像是医院将所有的医药价格等信息公开,就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检测,看是否存在高抬药价等现象。”沈阳说。

    哪些职业失去操守的现象最严重?调查中公众给出的排序依次为:医生(74.2%)、公安干警(57.8%)、教师(51.5%)、法律工作者(48.4%)、公务员(47.8%)、新闻工作者(37.6%)、会计师(30.7%)、学者(20.3%)、社会工作者(10.9%)。

    哪些职业失去操守的现象最可怕?调查中公众的排序与对“失去操守最严重职业”的判断完全一致:医生(82.4%)、公安干警(69.4%)、教师(64.6%)、法律工作者(59.4%)、公务员(46.5%)、新闻工作者(43.8%)、会计师(33.7%)、学者(21.5%)、社会工作者(13.3%)。

    对这样的结果,北医三院医生王亮(化名)一点都不意外。他当初来医院工作,对于病人家属给的红包一概不要,结果不仅被同事视为异类,连病人都不敢请他做手术。“后来有同事和我说,现在都是这样的风气,在其他医院也一样,不要反而会被排斥。我也就慢慢接受了。我现在只能做到不因为红包而影响治疗,这是我唯一还没被突破的底线。”

    由于担心法律工作的种种潜规则,北京某高校法律专业的刘飞(化名)毕业后进入某市级媒体当了记者。干了不到一年,他发现在这里坚守底线同样艰难。“我做的是新闻曝光,只希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却因此得罪了太多人。最痛苦的是,有时候即使不参与,事情也不会因此转变,只会完全被排斥在圈子之外。”

    “不做假账”是财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底线。北京市一家私营企业会计詹非(化名)却告诉记者,上学时老师曾说,如果一个学会计的不会做假账,很难找到工作。他当时不信,工作后却发现不得不信。“没干多久,经理就很含蓄地要我调账,第一次我找个理由拒绝了,可这样根本干不下去。后来我也就答应了,反正只要保护好自己就行了。”

    调查中,73.0%的人认为职业操守底线一再被突破的首要原因是“人们过于注重对利益的追逐,忽略了职业信用的重要性”;其次是缺少法律监管和舆论监督的环境(52.4%);52.3%的人认为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道德滑坡;41.9%的人感觉职业操守和职业信用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

    64.8%公众建议,一旦发现违反职业操守当事人应不能再从事

    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大学生村官王立涛,工作快一年了,说起职业操守,让他感触最深的是这里的村干部。村干部们从来没有节假日,每天8点上班,一些村干部5点就得起来忙田里的活儿,因为一个月800元钱的工资根本不够生活,种田收入才是一家人的主要收入。

    “你说他们图啥?有时到镇里开会,在回来的路上就开始打电话,到了村里顾不上吃饭先召集大家布置任务,一分钟都不能耽搁。我觉得他们是最有职业感的人。”这种状态让王立涛也受到了感染。“也许这和农村不像城市竞争那么激烈有关,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工作状态。有点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社会现在特别缺乏这种精神,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不去想升官发财,也不会为了利益争得头破血流。”

    调查显示,43.3%的人认为职业操守底线被突破的重要原因是目前很多资源被垄断,能够竞争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只能采用非常手段;28.3%的人表示,现在整个社会处于高度竞争的状态,有些人又急于求成,故不得不突破底线。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雷洪表示,职业操守被突破确实和社会竞争带来巨大压力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和人们的社会化机制有关,“在香港,学校按照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水平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规律,学校将社会课贯穿从小学至高中整个阶段。”

    他建议,应该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制,注重对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而现在最为紧要的,还是每一行业利用行业协会的力量,建立起严格自律的行风、行规。因为行业是每个从业者生存的基本环境,只有基于内部监督才是有效的。行业监督应成为保证从业者职业操守底线的重要环节。

    “对违反职业操守的问题就应该发现一个惩处一个。而且要严惩不贷。一旦发现,要使其永不得再从事原职业。只有形成这种压力,才能保证底线不被突破。”一位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说。

    调查中,64.8%的人赞同此观点。公众提出的建议还有:制定严格的职业操守规定和法律法规(61.1%);建立职业信用等级档案,信用记录伴随每个人一生(59.8%);充分利用舆论监督,对违反职业操守行为进行媒体曝光(59.6%);加强职业操守和职业信用的宣传教育(49.8%)。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