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思路不变 暴力事件难免
又是小贩与城管!
在报道中,当事双方均被评价为“老实人”:在被袭城管练士滔的同事眼中,尚未脱离生命危险的他“为人忠厚老实,工作勤勉,执法也一贯文明”;在与袭击者同样是摊贩的同行们看来,老帅最突出的品质也是“老实”二字。老实!多么平静而普通的一个词,在如此突兀的暴力事件中却那么扎眼。这场发生在两个“老实人”之间的悲剧,难道仅仅是当事人的悲剧?
在被同事和同行评价为“老实人”时,如果做一个换位的评价尝试,又会是怎样一个结果呢?在新安街道城管执法队刘队长(也就是被袭者的领导)看来,老帅夫妻是“屡劝不改”;而在老帅的那些同行眼中,“城管长期的执法和偶尔的罚没”使得他们中一部分人“开始在包里备把刀防身”。“屡劝不改”恐怕是再怎么都无法跟“老实”扯上关系的,最多也就是因为“老实”而执拗,因为太过执拗而变得在执法者眼中成为“屡劝不改”。而在摊贩们眼中,城管只是一个职业属性,几乎没有什么属于个体的特征,什么叫“长期的执法”,什么又是“偶尔的罚没”?这些因为带了修饰语而变得有些缓和的描述,其实丝毫不会阻碍公众对街道上几乎每天发生的此类冲突的真实理解。
在小贩眼中“老实”的同行,在城管看来是“屡劝不改”的典型;在城管的评价中“为人忠厚老实”的被袭者,到了小贩口中便只能跟“长期的执法”和“偶尔的罚没”联系在一起,还有就是,不只一个小贩在身边备了管制刀具。迥异的评价是因为彼此不熟悉么?到底是怎样的社会原因造成了这种群体间的割裂?
小贩们是有难处的,街巷是他们安生立命的所在;城管也是有苦衷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市容市貌”。只要有起码的换位思考,其实都可以理解。如果双方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值得同情的,那么需要反思的是不是就轮到我们那整齐划一、几乎连树木都要修剪到“横成排,竖成行”的市容观?还有以没收和驱赶这样简单粗放的管理手段维系起来的城市管理?
《清明上河图·城管来了》,“城管执法秘笈”事件,还有刚刚发生在宝安的“老实人”的冲突,都促使我们对城市管理的现状与体制积弊进行深刻反思。在“老实人”老帅之后,还有那些依旧备在小贩身边的“防身”刀具,可能酿成一起又一起暴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