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网友留言不应成为亲民秀
叶志军
安徽省《人民网网友给省委书记留言办理工作暂行规定》要求,对网友反映的问题不及时、认真解决,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人民日报》4月28日)
这是一条利好消息,疏解民意又多了一条网络通道。在越来越多的地区,“从留言板上获取民言民声”不仅是一股新风,而且已成为一项新的工作常态。
截至4月28日,位居“地方领导留言板”榜首的地方领导的留言数已达到2090条。这一可观数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下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和渴望。然而,和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留言的热络和互动的和谐相比,地方政府网站类似板块则冷清许多。在地方政府网站官民互动的相应位置上,高挂“免战牌”者有之,语焉不详者有之,笼而统之者有之,呈现出一种“上热下冷”的失衡状态。
与此形成反讽的是,某机构的调查评估显示,全国2500多个政府门户网站中,约有1/3难以打开,1/3的网站应用价值较低,还有相当数量的网站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不健全、发布信息无时效等弊端。一个典型例子是,58个隶属于兰州市政府的政府部门网站有七成无法打开,或根本没设置链接,而2008年,地市级政府网站普及率已达99.1%。(《新京报》2008年12月1日)
这无疑是某些政府网站之耻。越到基层,政府部门网站的设置就越应与民生息息相关,就越应解决民生中的实际问题,就越应强调政策的透明和互动性。但尴尬的是,一个连有关村级公路和镇图书馆的具体问题,都要有劳地方最高领导在人民网亲自作答,真不知那些相关部门和政府网站都在干什么?
舆论监督固然重要,但绝不可简单地等同于一定要在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上,解决地方或个人的具体问题。否则,长此以往,“地方领导留言板”有变为“网络信访办”之虞。而这,断不该成为部分门户网站无法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