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WNBA 中国球员要过融入关
“陈楠将给我们的球队带来巨大的影响,她将和球队的球员一起打造冠军级的球队。相对于她的身高,陈楠的速度和运动能力都很出众,攻防转换时她总能很快到位,这对我们队来说非常重要。”
今天,萨克拉门托君主队和芝加哥天空队的总经理,通过视频表达了对两位中国球员的欢迎和重视。这就意味着苗立杰和陈楠,这两位中国女篮获得奥运会第四名的功臣,即将踏上WNBA之路。WCBA对于她俩来说,一个感到熟悉,一个感到陌生。但是,她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融入到WNBA的篮球环境中去。
1997年,郑海霞成为第一名加盟WNBA的中国球员。这位中国篮球历史上最著名的中锋,场均贡献了9.3分和4.4个篮板球,除此之外,她还因为坚韧的作风和友善的微笑获得了首届WNBA“最佳运动员风度奖”。2005年,隋菲菲和苗立杰加盟WNBA,但和郑海霞相比,她们的WNBA之路却非常艰难——苗立杰处于球队轮换阵容的末端,上场时间有限;隋菲菲更是连上场的机会都非常少。
是什么原因让她们无法在WNBA立足?苗立杰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了语言问题。“只要过了语言关,我相信会得到更多的出场时间。”显然,当初加盟WNBA的苗立杰,由于语言上的问题,无法同教练充分沟通,教练无法确认苗立杰是否能明白自己的战术安排,自然也难以对苗立杰产生足够的信任。
这也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巴特尔当年始终无法适应NBA,他自己就认为语言问题是最大的障碍。而在德甲打拼多年的杨晨,也是由于语言问题,主教练误解了杨晨的一些言论,从而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最终不得不遗憾地告别。
其实,语言问题只是一个方面,想要在世界女篮最高水平的WNBA立足,需要的是对美国篮球文化的全方位融合。
众所周知,国内篮球虽然采用俱乐部制,但实际上并不职业,运用的仍是集中住宿和管理的方式。但是在美国,训练时间只是球员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他时间,球员则需自己安排。这对于习惯了按时集合、吃饭和训练的中国球员来说,绝对是一个考验。
“WNBA的管理体系和国内完全不同,很多方面都要靠自己。”苗立杰说,“比如我们去客场,吃饭就要靠自己解决,没人管你,你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我们在主场时就回公寓自己做饭,然后自己开车。这是一种比较开放的生活方式,和咱们在国内的训练和生活模式有比较大的差别,这是需要我们尽快去适应的。”
陈楠也表示:“确实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因为你在国内时,很多事情别人都替你安排好了,几点训练,几点干什么。而到那边就要自我管理,自我要求。”
其实,这是到国外打球的每一个运动员都需要面对的。拿姚明来说,很快地掌握了语言为他尽快融入球队打下了基础,而良好的职业精神,更让他很快地融入了美国文化,尤其是美国的篮球文化。而相反的例子也有很多,那些球员无一例外地被世界最高水平的联赛淘汰了。
“2005年我去美国时,因为第一次去,可能胆子比较小一些,不敢自己跑出去游泳或出去玩,后来才有点放得开了,但刚觉得能够融入的时候就该回国了,”苗立杰说。显然,像WNBA这种舞台,留给外籍球员融入的时间并不长。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很可能你就再也得不到机会。
当然,如果说语言、训练和生活方式,只是美国篮球文化的外延,那么篮球运动本身无疑是美国篮球文化的内涵。
WNBA和NBA一样,越来越讲究力量和对抗,但这恰恰是亚洲球员的弱点所在。苗立杰在亚洲确实是数一数二的球星,但在世界的大范围内,却并不在顶尖运动员之列。陈楠目前已经是世界级的中锋,但在对抗能力上和世界顶级中锋相比,差距仍然明显。
“以我的条件,在美国毫无优势可言。”苗立杰说,“我觉得美国人的速度和对抗能力是他们的特点和强项,美国人有的时候真的是比较蛮一些。虽然我在这方面同他们相比没有优势,但我希望很快适应这种‘野蛮’或‘粗鲁’。”
陈楠也表示:“中国篮球的对抗能力相对来说还是偏弱。以前在国家队,我们也和WNBA的一些球队交流过,确实,她们那种强悍的球风让我们很不适应。我打球的技术风格,在我这个身高来说算是灵巧型,但是去了美国之后就需要加强对抗的能力,去习惯她们那种比较强悍,甚至比较野蛮的打球方法。”
“融合、适应”是苗立杰和陈楠谈到此次赴美打球最常用的词语。和2005年不同,4年间,苗立杰和陈楠在外教马赫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悄然为此次WNBA之旅打下了基础。一定的英语底子,使得沟通变得更加简单,她们习惯了外教的工作方式,也更能理解国际女子篮球的发展趋势,相信这次WNBA之旅会比以前平坦了许多。
本报北京4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