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9日
星期
“我与《中国青年报》”主题征文纪念奖

缘美“中青”,咸因心心

广州市大学城中山大学至善园 谭震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29    [打印] [关闭]

  生命里充满了无数看似巧合的相知和相遇,报纸对人的启迪和慰藉也在其中。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我看来,《中国青年报》则是天堂里最美的天使,叫我如痴如醉。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种带字的纸叫报纸。妈妈平时翻阅、然后用来垫枕头的纸是报纸,她夹在我书本里的图案也是从报纸上裁下来的,我和一些童年伙伴上学包书皮用的是报纸,家里用来糊墙壁的还是报纸。

  等到自己逐渐长大了,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才逐渐了解和认识报纸,才真正知道了报纸的用处——宣传政策、传承文明、指导工作、丰富生活、交流信息。有一天,我们回到乡下祭祖,我突然惊奇地发现:家中墙壁上粘着的报纸大部分都是《中国青年报》!究其缘故,妈妈说:“那报纸让我看着舒服,雅俗共赏,内容丰富,有实事求是之意而无哗众取宠之心!”随后,她还装着一个鬼脸说道:“它可是伴随了你大半个成长过程的朋友哦!”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不经意间,以至于自己在多年的学习、生活中,包括现在,读报、学报、用报,忙忙碌碌、不亦悦乎,与《中国青年报》结下了一种缘分——我把它叫做“情结”。

  

  在念初中时,班级里有“读报笔记”的作业。每周要归纳所关心的两、三个报道的内容,进而附上自己的感想。开始这对我来说简直太难了。首先是为能写出感想,必须煞费苦心地探求报道的来龙去脉。虽说这些报道只要看一遍,但一整周的报纸都必须一一过目,依旧是件非常费力气、花时间的事。其次写感想时,如果不用心思考,那么作业就会显得非常单薄,人云亦云,缺乏新意。

  后来,邻居的好朋友知道此事,对我说:“你是‘中青人’吗?” 当时这句话就使我愣住了。他颇有见地地解释道:“我说的是《中国青年报》的读者的意思!一、它集新闻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二、它很大众化,通俗易懂,思想突出,使人读起来舒服,适合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三是该报知识性强、覆盖面广,所介绍的各种知识,对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均有很大的帮助,将会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就这样,不是特别擅长写作的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慢慢地能得心应手地写出漂亮的读报笔记,而且感想内容充实,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来讲解。同学们无不羡慕,纷纷向我取经。我会故作神秘地说:“你是‘中青人’吗?”以至于《中国青年报》在我们年级受到越来越强烈的热捧!

  三

  上了大学,我忙碌于更繁重的学业和学生社团工作,然而读报、用报的时间可谓“一发而不可收”。从某种程度上讲,我的生命已经依附在了《中国青年报》这种“虚拟世界”里了。至少,没有报纸可读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它不仅给了我精神的愉悦,而且在我备战辩论赛时,能随时给我提供最新的各方面信息,这是它不同于书籍甚至优于书籍的地方。咱们图书馆便订阅了《中国青年报》,自然地,它成为了我经常翻阅的囊中之物。

  还记得,该报06年11月10日的一篇文章——《面对无聊新闻,是漠视还是在谴责中传播》对我们的辩题讨论有着直接的启发,一时间使团队成员茅塞顿开。小时候受到《中国青年报》的影响和熏陶,我养成了自己注重从报纸杂志上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习惯。所以,报纸杂志一直是我须臾不可离开的老师和参谋,它给我的方方面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而且,《中国青年报》的电子版对于经常使用电脑的我们来说,可以更直接、更方便地获取相关新闻信息了。

  

  我与《中国青年报》相识多载,对它产生了无比深厚的感情。的确,一份好的报纸办起来是很不容易的,而要使她永葆活力,吸引读者,就必须不断地追求和创新。在此,谨向报纸提出一点个人建议,愿有益于报纸:希望该报多采用基层作者的稿件。目前,各大报纸竞争激烈,为吸引、赢得广大读者,建议报纸多采用各地基层作者有价值的高质量稿件。实践证明,如选用了某地作者的一篇稿件,由于地域和群体效应,其声誉在当地可就大多了,无形中就扩大了报纸的影响。随着《中国青年报》的知名度和社会效益的明显提高,读者及订户数量也会稳中有升。

  结语:现在大家都在讲感恩,“科学”的定义和阐述也不少,但是始终十分繁复,晦涩难懂。其实,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感恩”这两个字时就已经给予了十分美妙而准确的定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说:“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恩:惠也,从心,因声”。也就是说,“恩”是从心底里给人好处,“感”是从心底里使人心动,“感恩”就是从心底里使给人好处者心动。如果我们把“感恩”这两个字的上下部拆开来看,那么“感恩”就是“咸因心心”,也就是说,“感恩”完全是因为心心相应,一切“从心”,无“心”则无以言“感恩”。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享受着父母、家庭和社会惠赐的一切美好。我们都是有“心”的人,自然应该做个有心人,时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这样一来,我们的心灵就会清澈明亮,世界就会充满爱心,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感谢《中国青年报》,感谢我能成为“中青人”,正是它为我的人生添上了富有意义的一笔。也正是这种给予与回馈交相辉映的旨趣构成了我们最引以为自豪的一个词——“感恩”。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