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9日
星期
我是一名《中青报》的忠实读者,在成长的过程中,从中青报身上得益很多,无以报答,只有写下自己的故事,寄给编辑老师,并说声:“谢谢。”
“我与《中国青年报》”主题征文三等奖

我的恩师、死党和秘密武器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监狱 赵广鑫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29    [打印] [关闭]

  我和《中国青年报》相识不足四年。时间虽短,情谊甚深。这四年里,它当过我的老师,做过我的朋友,后来,还成了我教育改造犯人的秘密武器。

  2004年,大四的我,怀揣着自小就有的警察梦,参加了河南省人民警察招录考试。虽然考前也进行了认真学习,但是因为平日不关注时事,又不擅长写文章,所以,我的申论只考了42分,被PK掉了。考试失利后,我向一位申论成绩特别高的同学取经,它告诉了我一个诀窍:读报纸,然后又向我推荐了《中国青年报》。

  迫于就业的压力和不会写申论的无奈,我按照这位高手的指示,开始了与《中国青年报》的亲密接触。每天午饭后,我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阅报栏旁。起初的一段时间,读报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我像背课文那样一字一句的读,结果一份报纸读下来,不仅没有记住任何东西,而且还把自己累了个半死。后来,读的次数多了,竟发现《中国青年报》与我的生活轨迹十分接近,它所报道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我这样的年轻人身边的事件。于是,兴趣产生了,我对《中国青年报》也逐渐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亲切感。

  为了积累写申论的素材,我经常拿着笔记本,一边看报,一边摘抄“青年话题”中对各类社会热点问题的精彩评述。毕业后,我给自己订了一份《中国青年报》,遇到有用的文章,就直接剪下来贴到笔记本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之后,我参加湖北省监狱人民警察招录考试,申论成绩一下子提高到了69分。我顺利通过了那次考试,加入了监狱人民警察的队伍。20多年的警察梦,在《中国青年报》的帮助下,圆了。

  穿上警服以后,我对《中国青年报》依然情有独钟。每年的11月,我都会续订一份《中国青年报》。每天的 10点钟,我都会盼着单位收发室的大姐出现在我面前。我从《中国青年报》上解读国内外大事,获取各类信息,拓宽知识面给自己充电;也从《中国青年报》上学习大学校园里流行的“最新词汇”,了解各行业“80后”的生存动态,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喜欢“屋檐下”的爱情,关注“冰点周刊”里的人物,给“十佳大学生村官”投票,也尝试着给“青年话题”投递自己的见解。不知不觉中,已经与《中国青年报》相伴走过了4年的成长历程。《中国青年报》这位昔日的恩师,已经变成了我最亲近的死党密友。

  去年,我所在的监狱调入了一名年轻犯人。他是个大学生,因为一时糊涂偷了三台笔记本电脑。入狱之后,他的情绪非常低落,不与任何人交流,教育改造难度很大。为了让他开口说话、积极改造,监区的同事们做了很多努力,只是,效果都不明显。有一次,我约他谈话时发现,他的眼睛总是在瞟桌子上的《中国青年报》。我推测着,也许他在大学也是《中国青年报》的“粉丝”。于是,我便整理了一个星期的《中国青年报》拿给他看,而他眼神中流漏出的喜悦正好验证了我的推测。

  以后,我每天都给他看《中国青年报》,有时还故意跟他交流一些对报道的看法和体会。逐渐的,我们的话题多了起来,从《中国青年报》谈到了共同经历过的大学,从大学里的恋爱谈到了人生的理想和现实。就这样,他的话匣子打开了,心结也逐渐打开了。在监狱民警和《中国青年报》的共同帮助下,他敢于面对高墙电网的现实了,改造态度也一天比一天积极。如今,他早已是全监狱的改造标兵了。没有想到,我的老朋友《中国青年报》,这次竟摇身一变,成了改造犯人的秘密武器。

  2008年11月6日,我又续订了09年的《中国青年报》,我想,我这一辈子,是离不开这位亦师亦友的“秘密武器”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