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日
星期
第二届“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颁奖

大忙人王世海领奖记

本报记者 原春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30    [打印] [关闭]

    

    王世海老师

    本报记者 郑萍萍摄

    今天上午,宁夏固原二中的王世海老师成了本报主办的第二届“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颁奖现场的明星。

    当大屏幕上他与陕西师范大学4个宁夏学生助学故事的短片播放完毕,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向这位普通的中学老师致敬:2000年4月这个贫困地区的中学为了帮助因贫困辍学的孩子,建立了助学基金会。王世海是具体负责人。9年了,他和同事们走访了3000多名贫困学生家庭,2000多名困难学生重返校园,800多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资助金额近300万元。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出现过王老师的身影。

    王世海老师不得不三次鞠躬示意,会场的秩序才得以恢复。有人说,王老师现在是大名人了。他不认可这个新身份:“我就是个大忙人。”

    王老师这个忙人还真挺忙。4月27日晚上,王老师要坐火车到西安来参加征文活动的颁奖仪式。白天,他又做了一次家访,跑到学生康富辉的家中,用数码相机记录了这个家庭的现状:父亲卧病20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康富辉本人患有风湿病,每天医药费就要花去5块钱,3次休学,又3次重返校园。

    4月28日早上,一出西安火车站,王世海老师就被人叫住了:“王老师!”回头一看,是自己高中的学生赵阿琼,目前正在山东大学读书。再一问,两个人都是为一个事情来的:在本报主办的活动中,王老师是优秀“助学”教师的得主,赵阿琼则是优秀征文特别奖的获得者。

    到宾馆报到完毕,王老师在餐厅吃早饭时又被人叫住了:您是王老师吗?您住哪个房间,我想跟你聊聊。

    叫他的人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吴小勇老师,这次。吴小勇所在的学校获得了本次征文活动的优秀组织奖,他代表学校来领奖。一进房间,吴小勇的话让王老师喜出望外:王老师,我听说了您和您学校的事情。我也是江西穷苦家庭出身,想资助你们学校的两个孩子。

    “还是好人多呀!”王老师说。

    出门领奖本来是个休息的事情,可大忙人王老师就是闲不下来,手机铃声不断,短信不断。就在这次颁奖活动的举办地——陕西师范大学,经他资助的学生就有5个人。5名孩子就像亲人到了一样,轮着给王老师打电话发短信。4月28日下午记者采访王老师时,一会儿来了两个学生,过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他上世纪70年代教过的学生。

    “那时可没有助学基金。”这个“老学生”说,可王老师助学从那时就有了传统:1978年,自己家里困难,冬天冻得双手长了冻疮。一个月只拿四十三块一毛六工资的王老师站了出来,自己出钱找人做了一大一小两件皮袄,送给父子两人。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王老师就开始到学生家中做家访,天晚了回不去就住在学生家中。

    就这样,王老师把助学——这个教师的兼职工作变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对所有的学生和家长公开了自己的电话:学生家里有人生病了,打电话给王老师;没钱上不起学,打电话给王老师;找到工作了,打电话给王老师;取得成绩了,打电话给王老师……慢慢地,王老师不再是单纯的王老师,而成了学生家中的一分子。王老师也把学生们当做自己的孩子。“老师对学生来说就是长辈。我爱他们。”

    电话这端的王老师,只要听到学生的名字,几秒钟的搜索后,这个学生的班级、家庭情况就会脱口而出。就在接受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不仅说起学生的家庭情况如数家珍,而且学生资助人的情况都是脱口而出。

    “您的记忆力怎么这么好啊?”记者有些疑惑,王老师今年已经快60岁了。他随手从包里掏出几本册子。每年,他都会把所有贫困生的情况编制成册带在身边,随时查用。

    王老师的资助有个原则:优先孤儿、残疾、单亲家庭的学生;先山区,后川区;先回民,后汉民;先女生,后男生。有人说他重女轻男,王老师驳斥:你不先帮助这些女生,他们就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母亲了。

    王老师做家访,不管地方远近路好路坏,就骑着一辆自行车。一次,看学生家中实在贫困,就把自行车送给学生,自己又买了一辆。很多人不理解:王老师这么辛苦,图什么呀?他的3个儿子两个大学毕业,工作都不错,3个孙子也都上了初中。

    王老师说,我的家庭温暖,不等于别人的家庭也温暖。挽救别人的孩子就如同挽救自己的孩子一样。

    这些年风里来雨里走,王老师也很累。但是一摞摞的学生来信让他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学生的信件就是我工作的动力。”他说。更满足的是,经常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会有学生不经意地跑出来,亲切地喊上一声“王老师”。

    借助媒体传播的力量,王老师也逐渐被更多的人知道。去年王老师去银川办事,到了饭点就随便走进一家饭馆要了一碗面。吃完饭后王老师要去付账,却被告知,旁边的一个小伙子买单了。王老师追了出去,这个素不相识的小伙子说:王老师,我认识您,您在电视里和崔永元做过节目。您为贫困生做了那么多事情,那么辛苦,我为您买碗面是应该的。

    今年5月王老师就要迎来自己的60岁生日。按照规定,他也要离开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了。

    “我要坚持到今年7月,把最后一批孩子送出大山,送进大学的校门。”王老师说。

    王老师希望在退休后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在做资助贫困生的工作中,他没少碰到好心人。很多人到现在都是只见其信,或者只闻其声,却从来没有见其人。他希望退休后自费去回访这些没有见过面的好心人,替学生和家长谢谢他们。因为他们的善良改变了这些贫困孩子的一生。

    本报西安4月29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