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铺路石
一颗石,只为公路畅洁美
1980年4月,杨清柏被分配在南江红顶道班。在道路养护工作中,他每天起早摸黑步行12公里,清沟、填坑,自备养护材料,饿了啃干馍,渴了喝山泉,从不叫苦叫累。他养护的路段道路平整,水沟畅通,成为该班养护最好的路。
1985年7月,杨清柏主动申请到新设立的陈家山道班工作。陈家山海拔1800米,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山高路险,坡陡弯急,人称“鬼门关”。陈家山道班驻守在山口上,管养山顶两边11公里路段,南来北往进陕西、入四川的车辆川流不息,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杨清柏一干就是24年。
1987年6月23日,他管护的路段,山崖突然垮塌,公路断道,18辆车被困,杨清柏马上组织道工带上工具奔赴现场,修复便道。抢修中,崖上掉下一个碗口大的石头砸在杨清柏的安全帽上,他一时血流满脸,当场昏倒在地。同事们把他送到魏家坝林场医院,在伤口处缝了21针,等苏醒过来时他连叫身边的道工不要陪他,赶快回去抢修便道,并再三嘱托注意安全。经过4个小时的抢修,便道通了,而杨清柏的额头却永远留下了一道伤疤。
多年来,杨清柏熟悉所养路段上的每一寸地方,哪里是危崖,哪里地段经常出车祸,哪里的地冰和雪什么时间消融,哪里需设警示标牌,他都深深记在脑海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杨清柏带领全班人员一道改善路基、加宽路段6处,栽植行道树3万多株,每年清除坍方600多立方米,累计为国家节约资金20多万元,道班各项生产任务年年达标,管辖路段连续20年保持全良路,确保了所养路段公路畅、洁、绿、美。
一张告示,誉为山中“镇山牌”
多年来,杨清柏从未向组织上提出过任何个人要求,单位几次调他下山,都被他谢绝了。他说,光雾山是省道成(都)南(郑)路最难养的一段,我在这里有经验,这里离不开我。
2002年5月6日,他自费制作了一块2.5米×1.8米的双面夜光大铁牌,竖立在光雾山道班门口处,牌子上赫然显示:“过往司乘旅客,有困难请找共产党员杨清柏。”
他说到做到,为过往司乘、旅客排忧解难,经常为司机换轮胎,上链条,为旅客让床位,抢险,救难。该班成了抢救站、供应站、食堂旅馆,他和同事成了抢救员、服务员、炊事员、勤杂员,甚至路标引导员。
2001年春运期间的一个深夜,一辆陕西大客车抛锚于离道班1公里处,车上28名旅客饥寒交迫,司机想起道班门口的告示牌,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赶到道班求援,杨清柏热情接待,一边安排人员为他们生火做饭,一边安排修车抢险。待旅客吃完饭,车也修好了,28名旅客高高兴兴地上路了。
数不清的司机、旅客感受到了这块告示牌的“灵验”,把它称作“镇山牌”,还有许多人在牌子前燃放鞭炮表示感谢。
危急关头,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2008年1至3月,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袭击南江,光雾山路段积雪达1.5米。在冰雪封冻期间,他同所领导一道带领30名管理所抢险队员和4名养护人员铺撒防滑沙、工业盐,垫稻草,铲积雪,爬冰卧雪,安全护送旅客2万余人次、车辆8300余车次。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30分钟后,杨清柏置自家房屋严重受损于不顾,顶着纷飞的高岩落石,冒着生命危险查道路损坏情况,并主动请缨参加抗震抢险队投入公路抢险,连续奋战30余天,抢通断道3处,保证了公路安全、通行。
24年来,杨清柏先后52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2002年11月,被四川省委授予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示范岗”称号。2004年4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据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