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日
星期

奥巴马执政百日 高人气依然不减

本报驻美国记者 鞠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03    [打印] [关闭]
    光阴荏苒。奥巴马踌躇满志的就职演说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新一届美国政府上任后的第一个百日已经过去。高举“变革”旗帜入主白宫的奥巴马施政百日成绩如何?其内外政策调整是否令人满意?奥巴马“百日维新”的成败得失成为时下美国各界议论的焦点。

    确实给美国带来一些变化

    2008年11月4日,赢得大选的消息传来时,奥巴马向在场的数万名支持者郑重宣布:“美国的变革开始了。”奥巴马上任100天的表现,说明此言并非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客观地说,奥巴马的确给美国带来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以振兴经济为首要任务的奥巴马,上任伊始便调动一切力量,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成功推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及时为美国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民生议题上,奥巴马签署法案,扩大惠及400多万个家庭的儿童保健计划,并积极促进国会通过医疗改革方案。在科技领域,奥巴马打破布什总统关于干细胞研究的禁令,力图消除政治因素对科学研究的干扰。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奥巴马下令实施更加严格的公务人员道德规范和背景审查制度,力求杜绝游说机构对政府官员的影响。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奥巴马在外交上远离布什时期的单边主义,逐渐转向重视多边合作和灵巧实力的温和立场。无论是希拉里的首访亚洲,还是奥巴马的南美之旅,新一届美国政府都在向外界传递着重视倾听、对话与合作的正面信息。奥巴马放松对古巴的制裁,向伊朗提出对话建议,以及与有着“反美斗士”之称的查韦斯的亲切握手,都被看作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突破。

    在反恐领域,奥巴马履行承诺,在制定从伊拉克撤军时间表的同时,宣布大举增兵阿富汗,力图有效遏制“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威胁。为了重塑美国的国际形象,奥巴马启动了关闭关塔那摩美军监狱的程序,并且下令停止使用酷刑和公开部分审讯恐怖嫌犯的机密档案。

    姑且不论这些新政的效果如何,单从数量而言,很少有人会否认奥巴马政府的高效和勤政。多数美国媒体认为,奥巴马竞选时对美国人许下的承诺正在逐步兑现,包括让中产阶级享受永久减税和从伊拉克撤军等。

    最大的变革,则发生在整个国家的精神状态方面。美国政治问题专家斯图亚特·罗滕伯格指出,这个国家是在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还是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人们显然比以前乐观得多。因此,就变革来讲,最重要的是奥巴马改变了人民对“这个国家在向什么方向前进”的意识。

    竞选时的超高人气依然存在

    美国有线新闻网综合多家主流研究机构的最新民调显示,奥巴马的总体民意支持率保持在64%,与他1月20日走马上任时的民调支持率基本持平。有54%的美国人表示,奥巴马的表现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这个比例大大高于同期的克林顿和小布什。民调专家基廷·霍兰德表示,奥巴马在绝大多数单项民调中均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而在对问题银行和美国汽车业的救助问题上获得的支持度最低。仅有41%的受访者对奥巴马政府处理汽车业的政策措施感到满意。

    民调显示,美国社会对经济的信心有所回升,55%的民众对美国经济前景感到乐观,创两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但仅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奥巴马极力推行的《经济刺激与恢复法案》对美国经济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对外政策领域,奥巴马关于从伊拉克撤军和增兵阿富汗的决策,赢得了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约四分之三的民众认为,奥巴马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政策将有利于打击恐怖主义,从而使美国更加安全。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民众认同奥巴马的对外政策,其中61%赞成奥巴马政府改善美国与古巴的关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上任以来,始终在广大民众中保持着良好的正面形象,延续了其在大选期间积累的超高人气。民调显示,抛开具体的政策问题,约72%的美国人对这位新任总统抱有好感,约75%美国人认为,奥巴马是一位坚强有力和值得信赖的领导人。这一点,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超过90%的美国民众表示,奥巴马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约62%的美国人认为奥巴马在处理绝大多数问题时在意识形态上保持正确。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政治学者赫斯说,衡量奥巴马的首个100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那就是他的支持率,数据显示他深得人心。

    一般来说,美国总统在上任后的100天里,民意支持率都会保持较高的水平,人们形象地将这段时间称为“总统蜜月期”。因为在这段时间,新任总统在大选期间积累的人气余温尚存,而选民们也还在热切的期待中观望着新官上任后的“三把火”。奥巴马的几位前任——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在执政百天时的民意支持率都在60%上下,就连在执政末期创下支持率历史新低的小布什,也曾在上任百天时获得过62%的支持率。

    本报华盛顿5月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