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碧玉:最爱基层“琐碎事”
2006年,郭碧玉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当时有两个单位已经决定录用她,正为选择犹豫不决时,看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正在招募应届毕业生,郭碧玉立即就动心了。
回到家乡盐城的郭碧玉在街道办公室做综合服务工作,主要就是接待居民来访、电话通知开会等琐碎事,但在郭碧玉眼中这“很重要”——她认为这些基层工作经验对以后做任何工作都有帮助。
郭碧玉发现居民们平时忙于工作,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在团县委的支持下,她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居民们开展各种主题联欢会,她不光是主持人,还担任主唱。凭着自己活泼的性格和动听的嗓音,活动得到了街道4万多人的积极参与,郭碧玉成为大伙儿心中的“小明星”。
2007年7月,郭碧玉志愿服务期满。听到了省委正在选派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消息,当时她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到那边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又踏上了她的村官之路,来到盐城市射阳县四明镇新南村。读大学那几年,郭碧玉亲眼看到了苏南苏北之间巨大的差距,跟自己父母一样的乡亲们每天在田里辛勤劳作,一年到头,收入少得可怜,她希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新南村是射阳县最西北的一个贫困村,交通闭塞,地势低洼,经常受淹,招商引资也受到明显的制约,村里一个企业都没有。
刚到村里,郭碧玉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在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时,她惊喜地发现,村里有一个养鸡大户叫顾正启,养了10年的鸡,规模已经扩大到8000只。他亲口告诉郭碧玉,去年一年挣了14万元。郭碧玉一下就惊呆了:一年14万元!在这样的贫困村里多么不可思议!她同时也感到很迷惑:为什么这10年来,全村却始终只有这么一个养鸡大户呢?难道14万元不足以吸引别人?后来郭碧玉了解到,蛋鸡规模养殖在农村虽然是个回报较高的项目,但是前期投资大,技术风险高,一旦发生疫情,就会血本无归。
郭碧玉眼前一亮:自己学的动物科学专业,也许可以从技术上帮大家在蛋鸡养殖上做点什么。
经过深入的调研思考后,郭碧玉提出了发展蛋鸡产业化项目的构想,并得到了村两委的赞同。2007年9月,她牵头成立了村里的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南富民畜禽专业合作社,并担任了合作社的党支部书记。合作社成立了,但要运转起来却面临一大堆难题:村民们思想保守,没有技术又缺钱,没人敢冒这个险。
郭碧玉不死心,为了激发村民养鸡的兴趣,她和村会计一趟一趟地做动员,跑信用社,协调贷款,最终为每个养殖户争取到了1万元~2万元不等的扶贫贷款。村民们动心了。后来,在市委组织部脱贫攻坚工作组的帮助下,他们又实施了每养1000只蛋鸡奖励2000元~3000元的激励政策。经过努力,终于有21个农户决定自己办鸡场了。
鸡场办起来了,剩下的就是技术问题。郭碧玉先后3次到南京,请自己的老师来村里考察。2008年10月,母校的3名教授一起来到村里,办讲座、搞培训,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作为村里的“技术员”,她还利用远程教育网定期给养鸡户讲课。这些技术保证,让村民养鸡的信心大增。
现在,村里掀起了一股养鸡热。全村的蛋鸡养殖规模已经突破了10万只,去年全村的养鸡户收入达到了120多万元。去年11月,为了让更多的养殖户学有榜样、干有方法,郭碧玉和村主任合伙创办了全镇第一家标准化蛋鸡示范养殖基地。郭碧玉对养鸡这项事业越来越有信心,也让她有了扎根农村的决心,而不是做一名“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