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4日
星期

把团组织建在青年聚集的地方

——广东省惠州市探索创新基层团建新载体和新途径
本报记者 林洁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04    [打印] [关闭]
    毕业后流连校园的“校漂族”、选择绿色环保生活的“乐活族”、把挑战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创业族”、四五天不出家门的“蜗居族”……面对各种青年群体,各地团组织以青年喜欢的沟通、聚集方式,探索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新载体和途径,努力把各方面青年团结在共青团的旗帜下。其中,团广东省惠州市委引导惠州市登山运动协会建立团委,并在登山协会成立户外运动青年团员服务中心,就是一个吸引青年、凝聚青年的范例。

    与青年自组织结合,取长补短,实现共赢

    当前,大量兴趣协会、网络社团等青年自组织不断涌现。但调研发现,在青年中显现,在主流视野中隐形,缺乏关注指导,是大多数青年自组织面临的问题。如何将自组织中的青年吸引过来,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团惠州市委思考的一个问题。

    团惠州市委认为,团组织和青年自组织之间存在现实的合作基础,双方需要一个资源整合平台。他们选定在惠州青年中较有影响力、具备建团基础的惠州市登山运动协会作为青年自组织的团建突破口。

    登山运动协会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青年自组织之一。2008年7月,团市委建立了惠州市登山运动协会团委,并通过网络自荐、网络投票等方式选举出团委班子,初步建立协会团委的组织架构。

    协会团委书记陈国强说:“在团市委的支持、指导下,登山运动协会与协会团委一起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为登山运动协会扩大规模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协会建团,也使团的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我们认为这是双赢。”

    中共惠州市委副书记陈仕认为,加大对青年社团、青年自组织、网络社团组织的引导和管理,把青年最大限度地团结到党的周围,是新时期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

    共谋有益活动,吸引和凝聚青年

    近日,协会团委干部多次商议怎样在团市委组织的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青年月”活动中再显身手。协会会长王金介绍,每次重大活动前,几个骨干都要商议一下,把方案在QQ群上征求意见并加以改进。目前,这个QQ群有169位固定成员。

    在团市委的支持下,协会团委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青年喜闻乐见的公益活动,如青年趣味运动会、青春联谊会、时尚音乐会等活动,在当地产生较大影响。

    协会团委还参与了由团市委和惠州市对口支援汶川县三江乡恢复重建工作组共同组织的“灾后新年,快乐千家”活动、2009“青春暖流”关爱进城务工青年活动、“水利青年林”义务植树活动等。在组织大型活动时,团市委和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员通过前期调研,拟出可行方案,经团市委指导把关后,由协会出面寻找合适的赞助商提供资金。

    活动吸引了大量青年团员参与,同时协会的青年骨干在活动组织中提高了个人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为满足青年人对日常活动的多样性需求,协会团委还组织了登山、球类等各种小活动。协会团委还通过活动后的组织照片分享会等,把对青年的教育、引导融入其中。

    把更多青年自组织和青年纳入团的组织体系

    通过参加自组织的活动,各行各业的青年朋友走出了各自的小圈子。王金发现,“80后”、“90后”特别注重自身发展需求,同时,青年人固有的活力与责任感,使他们更多地在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问题是许多青年自组织缺乏合理引导青年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王金决定依托协会成立户外运动青年团员服务中心:“通过为其它青年组织提供服务和支持,可以把众多分散的青年组织联系起来。”户外运动青年团员服务中心把一些松散的青年组织组成自行车、羽毛球、篮球等10多个社团联盟,参与到环保、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中。

    为探索快速动员和响应机制,户外运动青年团员服务中心还利用手机短信、网络聊天工具和电子信箱等,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递给会员,让“社会人”重新成为“组织人”或“受组织影响的人”。

    帮助青年自组织规范管理、发展壮大

    登山运动协会团委在成立后就引入了团的组织优势帮助协会加强自身建设,拓展服务青年的渠道。协会团委在团市委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教学、开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并借鉴团内志愿者的工作经验加强协会内部的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和志愿服务的质量。

    协会团委配合协会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会员的团队意识,扩大了协会在青年中的影响力。自协会团委成立以来,每一次活动都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各种积极成果的取得也让会员进一步认可了团组织的价值。

    惠州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只是全国团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各地团组织按照团中央的统一要求,坚持不懈地在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上下工夫,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团员青年的新特点,努力扩大组织覆盖,提高活动影响,探索了青年自组织建团、产业协会建团、联合建团、流动建团等团建新模式,使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更加符合团员实际、切合青年需求。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