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4日
星期
一些“准官方”中介机构,收点会员会费,发个行业简报,养一两个人,企业反感

金融风暴促使国内行业组织转型

本报记者 李剑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04    [打印] [关闭]
    “行业组织的作用有限,指望其来拯救企业是不现实的,抗击金融风暴更是夸大其词。”采访中,浙江杭州某羽绒服装集团企划部经理对记者这样评价行业组织。

    同样的声音还来自浙江一家纺织集团的刘女士。她说,某行业协会在2008年底,通过媒体发布了一则共抗金融风暴的“行业宣言”,不知是一起作秀,还是集体“拍马屁”,喊了一堆“废话”,能落地实施的措施没有几条,让人觉得只是行业协会给自己脸上“贴金”。

    这份“宣言”说,“感谢政府、金融机构一直以来对企业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在行业陷入困境时,我们呼吁政府在税收、投资等各项政策上给予更大的优惠,呼吁金融机构对纺织行业融资倾注更多的关心。你们的鼎力相助是我们重拾信心,再创辉煌的关键!”

    一季度过去了,当地纺织印染企业的市场处境并没有因为这份“宣言”的发出发生多少改变。另一家纺织企业老总表示,对协会这种“空对空”的措施十分反感。如果度过危机这么省事的话,金融风暴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还需企业在这里苦苦迎战?!

    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强势的企业同业组织,浙江某市一名官员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长三角的中小企业同业组织的结构、人才与资金方面存在不少缺陷,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迫切需要转型。

    以前,行业协会会长往往由政府官员兼任,后来这部分人退出后,会长职务基本上是行业龙头企业老总担任。会长本身有一家大公司在经营,当自己的摊子都面临经营困难时,怎么会有精力来协调与关心其他中小企业的发展?会长热心一点,协会还会有一点动静,不然就缺乏活力,一潭“死水”。

    同一个协会,会长、副会长企业与中小会员企业的地位不对等,诉求也不一样。大企业可能关注项目与土地,甚至利用协会的资源游说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浙江一家年产值两三千万元的纺织企业老总表示,行业协会成为依附在政府职能部门下的“大企业俱乐部”,中小企业缺乏话语权与影响力。

    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会长许秋塘表示,国内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作用的外部环境不好,气候不成熟。首先是政府不但管宏观,而且中观、微观都管到,协会发挥的空间较小。欧美发达国家同业组织在产业发展规则、企业项目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国内企业项目建设与审批过程中,哪些项目能不能上,市场是不是饱和,产能有没有过剩,行业协会比政府官员更知情,但轮不到你说话,他们根本不会听取行业协会的声音。

    长三角某地,原来管理化工产业是一个厅级单位,几十号人马,后来机构改革后变为一个两三名工作人员的行业办公室。行业办的这些人对产业知识与市场了解多少?可重大项目的批准照常进行。

    其次是行业协会没有经济来源,运行较为困难,没有经济实力就没有发言权。每家会员企业收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的会费,大部分地方行业协会一年的会费收入在10万元以下,除去秘书处一两名工作人员的工资与福利待遇,所剩无几。如请国内一流专家做一次集中授课或咨询,交通费与劳务费就在七八千元。协会面临不开展活动就没有影响力与认可度,开展活动又缺乏财力支撑的困惑。

    第三是行业中介组织缺乏专业人才。不少人是外行看来是“内行”,其实内行人一看就是“外行”。社会认同度低,企业有事首先想到找政府,不会来找行业协会,因为你解决不了问题。

    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原有20人,困于经济压力现队伍紧缩在16人。会长说,这在国内还算运作比较好的行业中介组织,要发挥其作用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协会待遇不是太高,同样面临招聘不到专业人才的困惑。

    据介绍,长三角绝大多数行业协会秘书处是三五个人甚至更少,会长与副会长都是企业老总兼任,一年到头难得开展什么活动,差不多沦为一些收会员会费,发一个行业简报,养一两个人的“准官方”中介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导陈耀说,地方行业组织普遍面临一个自身生存的问题。与国外的同业组织相比,国内行业组织能真正代表企业利益的少,很多是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成立,然后再归其管理的行业中介组织。

    这名专门研究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专家表示,国家层面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的一些“准政府”管理,工作开展起来相对较好。由地方政府的行业管理部门退下人员“掌舵”协会,能利用其过去的资源开展一些工作,主要问题是服务意识差,夹杂着一些“官气”,难以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服务。不过,由同一个区域不同企业老总组织起来的地方性商会,较行业协会具有共同地域文化与利益诉求,如温州商会、萧山青年商会等这类新兴的商业组织颇为值得关注。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