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4日
星期

金融危机的挑战 高职院校的机遇

潘懋元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04    [打印] [关闭]
    世界性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已经出现和即将出现的影响是全面性的。这里包括三个层次:浅层次影响、次层次影响和深层次的影响,其中有的在我国还不太明显,有的已经凸显出来。

    浅层次影响中,第一项是高校经费。这在西方国家已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美国,仅一个加州大学总校,今年的公共事业经费就少了几个亿。个别学校在银行的存款也受到很大损失,比方说冰岛银行关门后,牛津大学的存款损失了3000万英镑,剑桥大学损失1300万英镑,等等。另外,外国很多高等学校都是用基金来举办的,基金缩水使高校遭受损失。银行贷款也成了大问题,利息提高、贷款困难,导致有的学校现在一年要多付100万美元的利息。再加上捐资办学的人急剧减少,投资办学的企业也有所减少,这些都对世界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很大冲击。

    第二项是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这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要更大一些。因为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扩张较快,就业压力增大,现在又遇到金融危机,许多中小企业所受影响较为明显。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多方面努力下,能够有所缓解。

    当然,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市场的冲击,可能存在某些积极作用。如转变大学生以及社会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可以到农村、西部去,开辟西部、农村、基层的就业通道。

    次层次影响中,第一项是学校招生。现在对西方国家影响已经比较大,一位在美国大学访学的老师告诉笔者,他所在的大学最近已感觉到有的系招不到学生,需要进行调整。前几天有媒体报道,香港有的大学也反映今年商科学院报名的人很少。但这个问题对中国来说暂时影响不大,因为中国的生源很充足,高中毕业生现在只有60%~70%可以上大学。

    当然,由于经济困难,有可能招生数会减少,但另一个方面,市场经济不好的时候,有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下岗了,又会回到大学念书,大学生数量反而增加,这就是大学与市场经济之间的错位发展。另外,金融危机还导致西方高等教育的师资产生了问题,有的学校要裁教师,有的学校要减工资,对中国来说,这却是一个调整和充实师资的机会。

    在学生的管理上,西方国家已经出现某些浮动、不安的现象。中国虽未出现,但要有所准备,预做疏导工作。

    除了上述这些影响外,更深层次的影响将发生在专业结构、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等方面。如专业结构中,停办金融、财贸等系。第三产业的某些专业可能要减少。现在许多学校不管有没有条件,都热衷于搞金融、外贸、外语、法律、管理等热门专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热门可能会变冷门,专业结构可能要发生变化。另外,课程内容、教学方面可能也要发生各种变化。最后,笔者认为更深层次的影响是素质教育,应引起人们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反思。

    在课程教学上,人们将重新审视课程教材,某些被吹捧的财经理论与政策将受到质疑。中国将重新审视某些从西方引进的财经理论。

    金融危机,归根结底是人的错误造成的:错误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以及一连串不道德的经济行为。高等教育对待那些错误理论应该怎么办呢?就是要修改课程。比如说,我们认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是新自由主义理论与错误的经济金融政策,那我们的教科书里就不能继续鼓吹这些错误的东西。对于一连串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则要检讨所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缺失。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反思金融、商业活动中所暴露的精英人才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的缺失。我们培养人才的时候,没有培养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所以我们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事实上,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全面性,同样存在于高职教育中。但在应对金融危机上,高职教育有其特殊性。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人才,贴近社会实际,对人才市场的适应性较强。与此同时,国家采取向内地、农村和中小企业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政策,有利于职业技术人才的流动。

    由于产业结构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加快优化、升级,必将促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调整专业结构、更新课程内容,重视实用性课程开发,培养适应就业市场的第一线人才。另一方面,国内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海归人才(包括海外归来和下海归来的人才)陡增,有利于高职院校调整、充实所紧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也将促使高职院校,重视并加强人文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

    当然,金融危机中,高职教育应该抓住机遇。比如,根据从业人员转岗、上岗的需要,增办适应社会需求的长短期职业培训教育,扩大办学规模;加强企业和高职院校互相依存的关系,促使政府颁发有关法规,明确企业在产学合作的主体地位和责任,从制度上保障产学合作的发展;适当开展开发性科研工作,既帮助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质量;又更好地培养职业型创新人才;争取政府从应对金融危机的投资中,拨出相当部分作为资助高职人才培养的软投资。并且逐步做到高职教育经费达到高等教育总经费的25%以上。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也就是高职教育在应对金融危机上的优势。在金融危机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可能并且已经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抓住这一机遇,转变社会重学术、轻职业的传统思想,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如改变招生制度,从而增强高职院校办好高职教育的信心与决心。

    (摘自作者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上的讲话。)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