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4日
星期

陈小民:圆了村民28年梦

本报记者 闵捷 通讯员 白皓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04    [打印] [关闭]
    从村里700米水泥路的起点开始,陈小民每走一步,都能讲出一个和这条路有关的故事。

    “这条水泥路从1980年就想修,但一直没修成,陈小民来了以后,只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就修通了。”64岁的村民杨锡和告诉记者,陈小民圆了村民们将近30年的梦想。

    700米水泥路的前身是条土路,坑坑洼洼,连接着通往外界的水泥公路。很多种植蘑菇的村民必须通过这条路,把蘑菇送到几里外的工厂去卖。短短700米的路途,三轮摩托车装载的蘑菇每次都会被颠碎很多,运到工厂后卖不上好价钱,成为村民们的一桩烦心事。

    陈小民的老家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2007年8月,他从西南大学毕业时放弃了一家上市企业的行政管理岗位,参加并通过了成都市大邑县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招聘考试。2007年8月,陈小民来到大邑县沙渠镇双碾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兼村团支部书记。一开始,村民们对这个“外来村官”并不感冒。在这个祖祖辈辈都是“自己人管自己人”的村子里,男女老少都没把陈小民当成自己人。

    直到陈小民上任两周后的一天,他才有机会和村民深入交流,“没想到这个机会,来源于村民集体到村委会上访”。

    他回忆说,村里的老老少少围着村委会,情绪非常激动。事情的起因是村委会找来的承包商少支付了2000元人工费,偷偷跑了。

    一些村民猜测是个别村干部与承包商有利益瓜葛,故意放跑了承包商。就在村民们准备冲进村委会的时候,陈小民壮着胆子大喊了一句,“大家别激动,到会议室,我帮大家解决问题。”陈小民和村民们商量决定,将承包商没带走的原材料卖掉,付清拖欠的工资,顺利化解了这起矛盾。

    从此,陈小民获得了村民们的信任。2007年10月27日,通过群众推荐、民主选举,陈小民担任双碾村村支部书记,这是双碾村历史上第一位外来的村支部书记。

    陈小民开始筹划建设这条700米长的水泥路。他召集全体村民,开会讨论集资修路,“我提出村里每人集资120元,但被村民一致否定”。为了做出表率,陈小民拿出了自己仅有的3000元积蓄,作为第一笔工程集资款。他又一对一地做思想工作,解释修路所能带来的长期好处,使村民们逐渐达成了共识,同意按每人80元出资,总共集资2万元。拿着自己和村民集资的2.3万元现金,陈小民又说服了一位企业家拿出了自己的5万元积蓄。

    7.3万元全部到账后,陈小民带着这些钱走进了镇政府的大门。很快,镇政府决定补足剩余的15万元资金缺口。

    2008年3月10日,村里的水泥路开工,4月30日正式建成通车。“路修好以后,马上就有投资商找村民谈土地承包,现在村民已经把土地整体租赁,种植良种西瓜,每亩每年能有1000多元收入。”陈小民说。

    到今年8月,陈小民的两年服务期就将期满,4月初,陈小民报考了四川省雅安市的公务员,“每天村里的事情很多,我没时间复习,不知道能不能考上,期待着大邑的乡镇今年会招个工作人员,让我留在这片土地上”。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