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希望大学生传承奥运精神
一年前的今天,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中国境内传递活动的第一站在三亚市举行。一年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火炬手以及叶乔波、杨凌、张国政、王治郅、桑兰、林海燕、成龙等体育、演艺明星齐聚三亚,通过植树、重走火炬传递路线、主题晚会等活动纪念奥运火炬首传日。
叶乔波代表众多火炬手表达了“奥运精神将在中国延续”的希望。
下午,奥运会举重冠军张国政、残奥会射击冠军林海燕以及北京奥运会优秀志愿者常志复等人来到琼州学院三亚校区,与大学生探讨奥运精神及传承。
张国政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举重运动员为取得优异成绩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每天举起的杠铃重量超过50吨”;“参加比赛前为了减体重,连续几天不吃不喝,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对理想的坚定信念是自己克服一个个困难,最终走向成功的关键”……
林海燕幼年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残疾,她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学生,“人生会遇到许多坎坷,但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勇气去尝试”;“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从而使他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人生遇到的问题,但对知识不丰富、视野不开阔的人来说却是很大的困难”……
年近七旬的常志复则向大学生讲述了志愿服务的真谛所在,对于大学生来说,奥运精神的传承无疑将依靠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来体现。
大学生们向常志复提出了很多问题,诸如“志愿服务很辛苦,如何使自己保持毅力”;“很想动员身边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动中,但苦于无法打动他们”;“怎样才能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对志愿服务始终保持热情”……
常志复告诉大学生们:“感恩的心、坚定的信仰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是做好志愿服务的根本要素。”
整个讨论会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参加讨论的约300名大学生代表不时对张国政、林海燕、常志复的发言报以热烈掌声。一名大学生在会后向记者表示:“奥运精神的传承对于大学生来说并非一个空洞的概念,以刻苦拼搏的精神面对学业、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以热情无私的心态参与志愿服务,就是大学生将奥运精神为我所用,从而使之传承的最好方式。”
本报三亚5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