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5日
星期

赵本山真的为农民争到了地位和尊严吗

蒋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05    [打印] [关闭]
    最近,小沈阳在电视媒体中的频频亮相为作家王蒙在《读书》上发表的《赵本山的“文化革命”》一文加了温度也加了注脚。文章认为“不能小觑,赵本山在主流媒体上争到了农民文化的地位和尊严。夸大一点说,他悄悄地进行了一点点农民文化革命,使得我们的主流文艺更加宽敞自然开放亲民。”

    不可否认,赵本山的小品挺逗乐,至少在北方人中很有市场,甚至称得上是春晚最后的顶梁柱。但是我以为,赵本山的小品通常有“遭改”人的成分:“白云与黑土”系列的出洋相,“卖拐系列”的忽悠人,算不算一种文化,够不够艺术水准,想必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最典型的,赵本山去欧美走访,就曾遭遇“格调不高”、“歧视残疾人”的异议。

    王蒙说:“他(赵本山)悄悄地进行了一点点农民文化革命”。所谓“革命”,通常蕴含“破旧立新”,既应体现在形象层面,也应扭转一定本质基础。的确,赵本山的小品包袱常常蕴含与现实的“不对称”。从“白云和黑土”走进“堂堂CCTV”、继而“露怯”与“成名”,到没文化与出书、又变厕纸的恶搞,再到公鸡下蛋与老爷们儿怀孕的无厘头等等,都给人一脉相承的“超现实”感。但是,这些“超现实”真的是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吗?“文化革命”也好,“文艺复兴”也罢,都需要相当范围的民众基础。观众从“赵氏小品”中看不到真正与农民有关的文化变革。我以为,真正的农民、包括农民工也不会认为“赵氏小品”中的农民真的是自己。

    文章说:“赵本山在主流媒体上争到了农民文化的地位和尊严”。实际上呢,赵本山的“卖点”始终是“土掉渣”。在“秋波”是“秋天的菠菜”,“这孩子从小就是一身的艺术细菌”令人捧腹之际,农民反而被进一步固化了“没文化”的形象标签。不客气地说,赵本山一面在“表演”农民,一面又在“贩卖”农民;一面以“农民出身”自居,另一面又在以城里人“以上视下”的视角“矮化”农民。赵本山作为一个喜剧明星是成功的,但赵本山代表不了现实中的农民。引发的笑声究竟是戏谑、嘲笑,还是尊敬的微笑,抑或是无奈的苦笑,观众心中各有掂量。

    文化如今好似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尤其对于出了名的人或事,似乎只有上升至文化现象甚至艺术层面,才显得有足够的高度。问题是,捧得越高,摔得也可能越惨。本来就是草根儿的东西,非要上升至“文化巅峰”,怎么可能不“高处不胜寒”?同样曾经备受争议的“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的一番话值得揣摩。大意是,老百姓听相声、看电影是为了娱乐、休闲,不是来受教育、受引导、挨呲儿的。相声演员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就是逗大家一乐。的确,大家都挺不容易的,何必上纲上线?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