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6日
星期

既然来了,就得把事情做好

——记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李友坤
本报记者 董碧水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06    [打印] [关闭]
    没有传奇的经历,没有很高的学历。仅仅15年,从一个下苦力的隧道风钻工到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李友坤显然有着与他人不一般的付出。

    但今天,站在杭州秋石快速路半山隧道工地,如今已是项目副经理的李友坤说:“其实,我一直只是想把自己的事做好。”

    李友坤是中铁隧道集团三处隧道工高级技师。1994年,23岁的李友坤“子承父业”,加入中铁隧道局三公司筑路人的行列,成为一名基层隧道开挖工。

    与许多人一样,第一次抱起风钻,李友坤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但只用3天,他就学会了打风钻。一个月后,李友坤成了班里的开挖主力。

    “抱着百十斤重的风钻,用长约三四米的钻杆抵住岩体,打出事先设定的角度和深度的钻孔。难不难?”李友坤说,刚抱上风钻的人能不脱手就已不错,“更别说,还伴着剧烈的震动。”

    “既然来了,就得把事情做好。”李友坤开始阅读《隧道开挖》、《洞内爆破》等,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向技术员和老工人请教。6个月后,李友坤被任命为开挖班长。1998年,参加三处青工技术比武,李友坤获得开挖工第一名。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李友坤就以优异的成绩,交上了一份令他自己满意的答卷。

    “多看,多问,多想,多干,多记”,是李友坤自创的学习“五多”法。事实上,在李友坤的衣服兜里随时都装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每当工作中发现值得总结的经验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他都记下来,下班后反复思考解决的办法,遇到不懂的技术问题就向有关专家请教。每晚睡觉前,他都会认真总结当天工作,记录经验和可以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思考改进方案,并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详细的计划,有目的、有方案地改进存在的不足。

    就这样,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李友坤的隧道施工技术不断提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写出的《不同危岩地段超欠挖控制》、《城市浅埋大跨公路隧道爆破震动控制》等论文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和重视。在洛阳市职工技术运动会隧道工技术比武和中国中铁工程总公司第五届青年技能竞赛隧道工比赛中,李友坤都夺得第一名。

    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李友坤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为了学习得更系统,他报名参加了西南交通大学道路与桥梁专业的函授学习,并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经常与兄弟单位的技术能手们交流。同时,他还自学掌握炮孔放样电脑软件、CAD制图等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一直走在隧道施工的前沿。

    “掌握先进的科技技能,才能在隧道深处如鱼得水。”李友坤说,作为一名高级技师,仅仅干好最艰苦的工作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要善于开动脑筋,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水平。他举例,以一座铁路双线隧道或三车道公路隧道为例,只要控制好超欠挖,仅回填混凝土每年就可以节约1000多万元,施工进度还可以加快10%以上。

    从一名普通隧道风钻工到隧道工高级技师,15年来,李友坤先后参加了昆明西园引水隧洞、渝怀铁路、杭州万松岭隧道、广州新光隧道、武广客专、厦深铁路等的建设,只有高中文化的他也成长为专家型的技术能手。

    2005年,李友坤担任项目生产副经理,开始了由技术工人到管理人员的转变。面对新的更大的舞台,李友坤更意识到,身为管理者,更要把技术与现场生产相结合,去组织各种资源,确保实现项目的各项目标。他从细节入手,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水平,以此来加快进度,确保工程安全质量,提高企业效益。

    广州市新光隧道原设计是明挖,需征用野生动物园的土地,因拆迁费和商业赔偿费用,导致隧道迟迟不能开工。李友坤和技术人员一起,将隧道改成暗挖,因此不需占用野生动物园土地。由于周全的考虑和严密的数据分析,得到了业主和设计院的肯定,为国家节约了上亿元征地费,也确保了工程的按期通车。

    在15年的工作中,李友坤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河南省劳动模范、洛阳市技术标兵……几年来,他结合地质情况和书本知识总结的许多工作经验,也走到哪里传授到哪里。现在,李友坤是中铁隧道集团隧道开挖培训主要授课和职能鉴定老师,从打眼、放炮、装药到找顶、喷浆,从各类开挖机械的使用到维修,都会认真讲解。

    李友坤说,自己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无数老师的指导,现在也要多帮助年轻人尽快成长,“这是对企业、对老师最好的感恩和回报。”至今,经李友坤培训的年轻工人已数以千计,其中绝大多数都成为隧道和城市地铁施工的技工骨干。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