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7日
星期

谁都想在网瘾治疗市场分杯羹

本报记者 王烨捷 白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07    [打印] [关闭]
    “网瘾”这个词自从诞生以来,就一路伴随争议。究竟什么症状表现才叫“上网成瘾”?上网成瘾究竟是不是病?如果是病,应该由具有哪些资质的机构来收治?治疗方法究竟有哪几种?

    杨永信网瘾戒治中心只是诸多“网瘾戒治机构”中的一个代表,在全国各地,具有不同学识和身份背景的人都分别在用自己所认可的方式对“网瘾患者”进行治疗。

    有人用心理咨询的方式与患者聊天,有人把患者集中起来进行封闭式“军训”,有人使用精神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还有人将上述三种方法综合使用;这些人中有的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有的是精神卫生领域的医师,还有的根本不具有任何资质,只是曾经做过或者“略懂”心理治疗。

    然而,家长出于对治愈孩子网瘾的迫切愿望,在明知网瘾治疗市场混乱的情况下,还是不惜代价地把孩子送到各种类型的治疗机构去“试试”。

    山东省某市一位官员认识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在各种网瘾戒治机构几进几出,花费几十万元仍没能根治网瘾。他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该市近年来收到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上网成瘾,要求予以关注的来信。

    “现在各种戒网瘾机构太多了,治疗方法、收费标准基本都是他们自己说了算。”上述人士曾经组织过几批专家学者,在一些网瘾治疗机构开展调研。

    据悉,目前全国各地的网瘾治疗机构收费少则每月三四千元,多则每月上万元,这还不包括一些机构开具的各种中西药费和诊疗费。在杨永信网瘾治疗中心,记者看到一对即将出院的父子,他们治疗近5个月,花费25414元。

    “这是一块大蛋糕,国家还没规定谁有权做这个事,现在谁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这位官员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师王新认为,要规范网瘾治疗,必须要先回答“什么是网瘾”,然而,对于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结论,“说不清楚它是什么,就不可能去说怎么治疗它。”

    杨永信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国家没有规定说可以还是不可以,如果国家规定说精神卫生医师不能参与网瘾治疗,那我就马上停手不做网瘾治疗。”

    杨永信告诉记者,他的网戒中心没有任何批文,因为他们没有向上报批,也“不必向上报批”。他解释说,2006年成立网戒中心还有另一块牌子,也就是其前身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康复医科”(2003年成立)。他告诉记者,在精神病医院开设心理康复医科不需要审批,因此开设网戒中心顺理成章,收治网瘾孩子是合法的。

    公共医学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卓小勤表示,如果在精神病医院开设网瘾治疗中心,那么至少要符合一个条件——国家承认网瘾属于一个新的医疗项目。而新的医学活动要符合相关标准。比如网瘾的认定,首先应该由中华医学会的相关学科统一制定一个标准,成为行业标准,经过一段时间试行,可以上升为部颁标准或国家标准。如果没有走这个程序,肯定是不行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