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千亩科技园撂荒背后的权力翻覆
在城市大发展的背景下,此个案极具典型性。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层在决策时,往往呈现出随意和蛮霸的特征,概因其权力集中、专断而得不到任何有效约束,反因其目标的高远、宏大而不断被强化。地方政府不仅可以随意决策征用大片农田,甚至可以在运作已征用土地的过程中随时更改决策。千亩科技园撂荒背后,折射的是权力之手肆意的拨弄和翻覆。
先看第一轮翻覆,阳江科技园项目2003年启动时,其所圈1500亩土地只有235.5亩取得城市建设用地批文。然而,阳江政府依然硬是圈下1500亩土地,并以每平方米100元的优惠价,招来30多家民营企业,玩的还是“边招、边征、边建、边批”的老花样。被招来的这些企业陆续预交了一半或全部土地价款后,却一直没有拿到国有土地使用证。
再看第二轮翻覆,到了2006年4月,阳江市政府突然决定暂停金山民营科技园项目。于是,这1500亩工业用地一夜之间就被用于房地产。不料,政府找来的房产开发公司又因与当地涉黑头目有瓜葛,竞拍之后,涉黑头目被抓,开发被搁浅,土地遂一直撂荒。在这次调整中,“合理规划”说在土地实际增值的背景下显得有些苍白。
在上述第一轮权力翻覆中,尽管地方政府涉嫌违规大量占地,但依稀可见其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努力。经过第二轮权力翻覆,这种努力也开始令人生疑。政府违规圈占大片土地已损害农民利益,而变更用途更伤害了民营企业的创业热情。到最后闲置撂荒,不仅损耗了本已稀缺的社会资源,也使政府在反复折腾中丧失信用。
城市化的大方向没错,以工业带动地方腾飞的思路也没错,但要根据各地实情设计合适的路径。落后地区动辄要上大项目、实现大超越,未必就是合适的。从实际出发,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而不是满足个别官员的政绩虚荣;是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不是利用权力巧取豪夺;是为了在行政过程中树立政府权威,而不是在“朝令夕改”中使地方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
这些年来,特别是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后,地方政府逐利偏好越来越明显。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热衷动用公权征地,是因为现行征地补偿是以农业用途作为参照,根本剥夺了农民享用土地非农化后溢价部分的分享资格。也就是说,地方政府推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的出发点发生了微妙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管理者,而是具有很强逐利取向的“经济人”。
总之,政府权力在运行中适度调整不仅可以而且必要,但任何调整都应守住其服务民众造福地方捍卫公共利益的底线。政府手中的权力绝不能成为政府牟利的强力工具,更不能为了追逐自身利益而随意翻覆。低价圈地高价出让,这类过于直白的政府牟利行为,仅以“折腾”来概括,实在有些轻巧。对这些翻云覆雨、滥用权力的官员,应有常态化的制度进行严厉问责、严厉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