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8日
星期

《大学足迹》规划大学之路

本报记者 彭冰 实习生 陈安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08    [打印] [关闭]
    在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本《大学足迹》。这本被同学们戏称为“脚印”的小册子,被划分为情况简介、目标规划、记录大学,成长感悟4个板块,具体内容由学生自己填写,辅导员定期收上来批阅。

    作为学生干部的小玲,因为不能很好平衡学习与工作间的关系,最近陷入迷茫。在《大学足迹》上一吐苦闷时,她自我勉励道:“我不想为自己找借口,也不想空许诺言。我该做的,只是从现在开始努力追赶。”

    辅导员在批语中帮她指点迷津后写道:“我喜欢你的开朗、你的自信。春暖花开,仔细分析自己,找准自己的方向,为你加油!”后面,还画了张笑脸。看到图文并茂的回复,小玲心底涌起一股暖流,感觉充满了“自我调整”的力量。

    2001年,东北师大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运行一年后发现,导师制对提升学生科研水平确有很大作用,但专业课老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与心灵上的交流还是不够。同时,调研表明,学生群体中有三分之二缺乏目标。于是,《大学足迹》应运而生。

    在东北师大化学学院,辅导员与学生比例基本是1∶150。接手学生时,辅导员总要拿着学籍简表,对照照片强记学生信息,但面对学生时,还是会遭遇“对不上号”的尴尬。“表上填的,与现实中的学生简直是两层皮!”许多辅导员都有这样的感慨。

    《大学足迹》解决了这个问题。刘芳名对此深有体会:“我接2005级学生时,他们已经大三,学生本人和学籍表上的照片有很大变化,好多都认不出了……看了‘足迹’这个本儿,就对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有了全方位了解,也不用担心两任辅导员交接时出现断层了。”

    辅导员们还反映,《大学足迹》呈现了真实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都有不愿说的秘密。书信的形式就很好,学生们将不愿‘当面说’的东西,通过纸媒‘写’了出来。”2007级的黄士博老师介绍,通过《大学足迹》,他们发现了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挖掘出一些自卑学生的闪光点;找到了部分学生的心理困惑。

    “大学四年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探寻学生工作普适性方法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如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东北师大学生处副处长高地介绍。

    “6年里,已有1000多名学生通过《大学足迹》规划了自己的大学生涯,1000多本《足迹》印满了他们沉甸甸的回忆。”东北师大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温尚斌表示,他们还将在内容设计上逐步完善,提高《大学足迹》的反馈速度,并考虑将这种“纸媒”与网络互动相嫁接。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