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科研成果在《科学》上发表
治疗神经胶质瘤有望找到新方法
本报讯(罗倩 记者周凯)国际权威杂志《科学(Science)》发表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熊跃、管坤良教授所领导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神经胶质瘤衍生的IDH1突变显性抑制酶催化活性,激活HIF1a”。这一成果初步探明了基因突变促进神经胶质瘤生长的分子机理,找到了遏制肿瘤生长的有效代谢物,为神经胶质瘤及其他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科学》为该论文配发的评论文章指出,该成果对神经胶质瘤基因突变分子机理的揭示具有开创性意义。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常见恶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0%,具有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的“三高一低”特点。据统计,每10万人就有16人发病。
在熊跃、管坤良等老师的指导下,复旦MCB研究人员刻苦攻关,终于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找到了珍贵的“刹车”。在发现神经胶质瘤基因突变分子机理后,科研团队并没有浅尝辄止。他们发现,一种体内代谢物aKG类似物可以给肿瘤细胞的增长来了一脚大力刹车。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物质能对人体自身细胞内的代谢物进行改良,无毒副作用和排斥现象,又极易进入细胞,很快可以应用于临床,为肿瘤治疗新药的开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由于HIF1a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该分子机理的发现也能为攻克其他肿瘤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
更令人欣喜的是: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0岁;团队包括了4名教师、15名研究生、3名技术人员和1名实验室管理人员,研究的主要力量是三年级以下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