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9日
星期

她的创新理论课,过瘾!

——记忠诚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指导员朱毓姝
特约记者 赵丕聪 通讯员 刘福勇 彭光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09    [打印] [关闭]
    “只要真诚信教育、真心懂战士、真情讲真理,就没有化不开的心结,解不开的扣子。”成都军区某通信总站一营一连指导员朱毓姝在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上10分钟的发言,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听众。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府南河畔的一连,寻访忠诚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指导员朱毓姝。

    创新理论引领她走出心理“冰点”

    朱毓姝的指导员履历中有这么几组数字:会18种方言;参加过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13种专业学科的培训;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甲等水平;给连队每一名战士家里写过信,与每一名战士家长通过电话……

    数字是枯燥的,却能折射出朱毓姝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能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得扣人心弦,也开启了一扇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者的成功之门。

    朱毓姝在谈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动力之源时,道出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当战士时,想考军校的梦想破灭了,连队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她走出心理上的“冰点”,帮助她逐步成长为优秀士兵、全军带兵爱兵优秀班长、优秀青年标兵、成都军区“道德之星”和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我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直接受益者,我知道创新理论的力量有多大。”朱毓姝说。

    2004年7月,一纸任命将27岁的朱毓姝调到指导员岗位上。官兵们发现,这位军人姿态最标准的新任指导员,正一头扎进连许多专业学者都感到艰涩的理论“大部头”中,如饥似渴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可是,却有人给她泼冷水:“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搞理论教育,讲理论尽耍嘴皮子!”

    “先不说讲理论是不是耍嘴皮子,我不能看着战士走错路却听之任之。我是指导员,必须当好她们的人生‘导师’。”朱毓姝说。

    纠察台战士小王来自干部家庭,她崇拜的是“超女”,憧憬的是“超女”式的一夜成名。到连队后很不适应,遇到话务训练就叫苦连天,班长、排长找她谈心,她压根儿就听不进去。后来朱毓姝了解到,小王有文艺写作特长,便到报社副刊为她找了一位老师,并鼓励她写好“军营周记”。

    朱毓姝每次都会为她写上贴心的评语,鼓励她用笔记录人生、用脑思考人生、用实践历练人生。在“特殊”交流中,小王渐渐地爱上了学理论,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话务训练中,很快成为连队的“话务明星”。

    司务长曾静,入伍前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刚分到连队炊事班时,心里极不情愿,整天眼睛红红的。在朱毓姝的帮助下,曾静振作起来,当上了炊事班长,考取了全国二级厨师证书,被评为“精武标兵”,受到了来一连检查工作的中央军委原副主席曹刚川的表扬。

    朱毓姝应邀到成都军区各部队巡回授课。在西藏军区某团授完课后,一名战士激动地说:“朱指导员,以前我总觉得每天都是把枪扛出去又搬回来,没什么作为,你的讲课让我明白:小岗位连着大事业,小岗位能得到大锻炼,小岗位也有大作为。”

    朱毓姝深知,科学理论与连队建设实践结合得越紧密,越能显示其强大威力。2005年,一连接到两项重大任务:全军人工电话网智能支撑平台建设试点;参加全军话务科学化、正规化达标建设考核验收。两项都是新课题,既无教材可看,又无经验可循,且标准高、时间紧。

    面对巨大的压力,朱毓姝首先做的是把支部“一班人”拧成“一股绳”:“我们要发动官兵迎难而上,只要按科学发展观要求科学筹划,群策群力搞创新,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随后,朱毓姝和连队干部一道,天天“钉”在机房里,给战士们当好“陪练”,既保证科学施训,又辅以心理疏导。最后,试点经验在全军推广,达标考核名列全军第二。

    把科学理论“翻译”成战士语言

    在一连,这群被称为“80后”、“90后”、“拇指族”、“月光族”的新生代女兵,总有一些想法和行为让人猜不透、想不通,有的喜欢挂个“玉佛”、拴根红绳,还有的嫌军裙裙摆过长,偷偷改成超短裙。一次,一名女兵休假前,画着个“熊猫眼”跟大家告别,引起战友哄堂大笑。

    朱毓姝也笑了,但她想得更多:美丽是女人的自信,十七八岁的女兵正是最爱美的时候,作为指导员,有责任引导战士正确地追求美。没过多久,朱毓姝的一堂美学知识讲座引来女兵们的阵阵好评,她讲解美的内涵和追求美的正确途径,引导女兵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部队涨工资后,一些女士官动辄买几百元、上千元的化妆品,少数女兵外出一身名牌,奢侈享受的思想在部队中悄然滋长。朱毓姝想给女兵们上一堂关于艰苦奋斗的理论课。一听这个题目,不少战士是带着排斥心理走进课堂的:年年都讲这个,耳朵都起茧子了。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一条堆满积雪的公路在悬崖峭壁间蜿蜒消失在远处,几名战士推着一辆满载物资的军车缓慢向远方行进……”一开课,反映川藏线汽车兵的电视片《兵车西进》片段,一下子抓住了战士们的心。

    朱毓姝从高原汽车兵艰苦的生活讲起,讲到西部一个贫困家庭5口人只有1条裤子的心酸故事,再谈到环境资源危机……一堂课下来,不少官兵脸上挂满了泪水。“如果你的理论课战士不爱听,是因为你讲得不够好。”这是朱毓姝备课笔记本上的一句话。面对记者,朱毓姝笑道:“激情是真理的生命,只有动真情讲真理,才能感动官兵。”

    当有战士问:“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很多资源尚待开发,我就觉得奇怪,天天喊资源节约,犯得着吗?”朱毓姝回答道:“如果违反自然界的规律,急功近利,过度索取,看似取之不尽的资源就会用尽。我们要避免‘竭泽而渔’的做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同在一个蓝天下,同为地球人,我们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造福后世子孙,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当有战士问:“有些地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精力更多地用在了‘村容村貌’的整饰上,这是哪门子社会主义新农村?”朱毓姝回答说:“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或正在制定科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措施。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紧迫感,但也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听了这些课,战士们纷纷反映“过瘾”、“解渴”。在朱毓姝看来,科学理论要被战士理解掌握,就必须恰如其分地把它“翻译”成战士的语言。科学理论要对战士的工作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就必须用战士的语言架起传导的“桥梁”。

    “朱毓姝做法”温暖官兵心

    记者走进一连网络学习室,打开连队网页顿感惊讶,全连几乎每一名官兵都有自己的学理论博客。

    点击她们的学理论博客,不少话语兵味十足,耐人寻味:“金钱可能让我快乐一阵子,党的创新理论却能让我幸福一辈子”、“一天不学习,心里就着急”……这些朴实无华而又富有哲理的“朱毓姝语言”,如今在一连官兵中广为流传,成为许多年轻女兵的座右铭。

    在一连,记者领教了不少“朱毓姝做法”。

    “荣誉树”架起连心桥。连队清一色都是女兵,荣誉感、自尊心都特强,一些女兵看到别人立功受奖,会失落好一阵子,可立功受奖名额有限,怎么办?一句肯定也是荣誉。朱毓姝依据胡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想出了在连队荣誉室栽一棵“荣誉树”的点子。“荣誉树”的叶子就是连队战士的姓名,只要为连队作出贡献,那名字就会变为一片“绿叶”。如今,“荣誉树”上已缀上了118名官兵的名字。

    “女兵网站”赢来金点子。女兵特别爱上网,越是不准上网聊天,越是变着法子上网。朱毓姝和连队干部一道,以总站局域网为依托建起了全军第一个女兵网站,女兵们纷纷为自己的网站出谋献策,涌现出一大批电脑高手。如今,女兵网站已拥有6个板块40多个专栏,不仅是上网“冲浪”的好去处,也是畅所欲言的精神家园。

    “绿梦园”温暖一岗一哨。话务兵在机房工作的时间,长的有13个小时,短的也有6个小时,有的老兵得了腰椎病,坐姿不端被纠察发现,就得全军通报。根据以人为本的要求,连队在楼顶建起了“绿梦园”,有茶座可以私聊,有秋千可以荡漾,有吊篮可以修葺,并为女兵量身订做了一套健身操。如今,话务兵腰肌劳损发病率由过去的70%降到了5%。

    创新理论一经官兵掌握,就会焕发出无穷的动力和如火的激情。在“5·12”抗震救灾中,一连女兵们喊出了“誓死保证通信畅通”的口号,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她们始终坚守在值勤岗位上,确保了上至中央军委、下至救灾部队10余万大军的指挥畅通,被四川省表彰为“抗震救灾巾帼先进集体”。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