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狗不叫,出门狗相随”
刚开始父母不同意,但经不住黄贵军的坚持,“最终他们答应让我去一年,一年后必须回来。”就这样,黄贵军来到了贵州遵义县喇叭镇,在该镇卫生院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这里的医疗条件简陋得让黄贵军难以置信,不仅缺医少药,仅有的几名医生也只懂得医感冒、发烧、头痛等病。黄贵军先到县医院,向有经验的医生了解当地常见的疾病和治疗方案,遇到问题就向母校老师请教。随后他制作了一系列医疗知识光盘,组织全镇医务工作者学习。经多方奔走,他还为卫生院建立了手术室。
2007年冬,一位60多岁的老人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深夜两点被送到卫生院。病人不仅年龄大,还有高血压,更糟的是那几天下冻雨,全县都停电了。“大夫,求求你们,救救我妈吧!”病人的两个儿子已泣不成声。“情况紧急,马上手术!”黄贵军当机立断。卫生院全部医护人员集体上阵,在手电筒的灯光下,黄贵军他们在冰冷的手术室里足足坚持了4个多小时,终于成功完成了手术。
但并不是每次都能挽救乡亲们的生命。黄贵军才到镇上没多久,有个孩子得了急性阑尾炎,她的父母不带她去医院,却请来一个道士画符趋邪。当孩子最终被送到镇卫生院时,情况已非常危急,必须马上转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医院。没等送到县医院,这个孩子就死在途中。黄贵军悲痛万分:“如果她的父母不这么愚昧,如果医院条件再好一些,如果交通再便利一些……”黄贵军意识到,医疗条件的简陋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必须努力改变乡亲们落后的观念。
黄贵军开始到边远村寨,组织村民学习。为了不耽误农民生产,学习大多在晚上进行。在夜路中,为了给自己壮胆,他学会了和自己说话,学会了给自己讲故事,学会了一个人扯着嗓子唱歌。
因地理条件特殊,有时走访一个村的村民要翻上一座大山。荆棘丛生的山路上,黄贵军已记不清被划破了多少条裤子,腿被划伤更是常事。有时候一个人在偏僻山路上走,下雨时只能在树下或山洞里避雨,饿肚子也是常事。
农村里喜欢养狗,最开始下乡他都要带一根打狗棒,但下乡次数多了,连村里的狗都认得他了。“现在是‘进村狗不叫,出门狗相随’了。”黄贵军笑道。
有一晚出诊回来途中,黄贵军被一头受惊的水牛撞上,重重地摔了出去。次日醒来时,他已经躺在病床上,附近村寨乡亲们得知后,带来了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腊肉,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走了十几里山路,从皱巴巴的袋子里拎出了一只土鸡,流着泪说:“娃娃,你受苦了。我们没有什么好东西,只有这一只鸡,给你补补身体。”
“受伤时钻心的痛我都没哭,但那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住眼泪。”黄贵军动情地说。
2008年7月,黄贵军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两年,他已经习惯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环境,也适应了吃辣椒、喝苞谷酒的生活,已经延期服务一年的他这次下决心扎根贵州了。
这个决定让他的父母难以接受。“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父母希望我能在身边。他们现在身体大不如前,我也想回去他们身边尽孝。”黄贵军的眼里泛着泪花,“但我认为,只有在这里,我的青春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绥阳县黄杨镇计生办是黄贵军的新单位,新的工作依然很艰巨。“只要我们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黄贵军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