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1日
星期

全球并购市场陷入低谷
京沪逆市成立并购俱乐部

新华社记者 岳瑞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11    [打印] [关闭]
    去年以来,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并购市场进入寒冬。虽然今年全球偶有大宗交易,但并购市场陷入低谷已是不争的事实。

    与全球并购市场的“冷清”相比,中国的并购市场则略显暖意。4月份,北京和上海先后成立并购俱乐部。这是并购业者的聚会还是并购市场的契机?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的并购市场能否率先“回暖”?

    低谷中的全球并购市场

    2008年,全球并购市场伴随金融危机一起进入寒冬。由于融资困难,公司价值大幅波动以及投资者极强的风险厌恶情绪蔓延于市场之中,被取消的交易创出历史记录。其中,必和必拓放弃1470亿美元收购同行力拓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被撤销交易。

    与此同时,全球并购交易总规模持续萎缩。据汤森路透的统计,2008年,全球并购活动规模减少了近1/3,结束了此前5年的涨势。尤其是2008年11月,并购市场中心的美国只宣布了不到400桩交易,创下7年新低。

    进入2009年,情况依然没有好转。Dealogic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并购活动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6%。并购交易总额仅为5249亿美元,创下2004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副会长费国平分析,造成并购市场“冷清”的原因一是全球流动性不足,二是目前经济回暖处于徘徊阶段,一些有需求也有能力参与并购的企业,对资产价格和市场发展趋势还看不清楚,不敢贸然下手。

    据了解,企业不好卖的直接原因是估值混乱。据年初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预测显示,金融危机以来,企业估值大幅下滑,全球预测市盈率在去年下半年跌幅达22.2%。此外,信贷市场的枯竭也是另外一个原因,大型并购交易通常是杠杆并购,需要银行提供信贷支撑,但在危机中,银行常常自顾不暇,不愿也无法提供并购贷款。

    政府支持促中国并购市场“逆势”上扬

    与全球并购市场的“冷清”相比,中国的并购市场则略显暖意。据清科集团日前公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的低迷相比,今年一季度,中国市场上的跨国并购活动明显活跃,无论是并购事件数量还是并购总额都有大幅增加。

    数字显示,一季度,中国市场完成了13起跨国并购事件,同比增长30%。其中10起披露价格的并购事件并购总额达到4.75亿美元,同比增长87.6%。在13起跨国并购事件中,中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事件有7起。虽然中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事件金额仅占总并购金额的16.7%,但势头不容小觑。

    清科研究中心在分析中认为,一季度中国跨国并购市场保持相对活跃,尤其是中国企业发起的跨国并购事件比重增加,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中国企业加快了海外扩张步伐;二是为进一步落实“走出去”战略,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支持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增强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信心。

    德勤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谢其龙也认为,过去一年多,中国政府对国内公司的兼并重组给予了倡导和鼓励的态度,这将使中国并购活动更加活跃。

    为促进并购市场的发展,4月28日,北京并购俱乐部在北京宣告成立。2天后,上海并购俱乐部在经过一年试运行后也正式揭牌。据悉,并购俱乐部成立后,将牵头和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形成联盟,与境内外商会、民间组织合作,促进并购市场发展。

    并购市场:中国有望“率先”回暖?

    据了解,全球的大型并购往往集中发生于两个时期:一是经济周期和股市运行的顶点区域,这一时期的并购往往采取多股票少现金的并购方式,主要利用溢价率较高的公司股票完成资产的大幅扩张。

    二是经济和股市运行的接近低点区域。其中之一是为了低价吸纳估值下跌而未来发展潜力良好的公司,另一种则是同业之间的“抱团取暖”,通过合并来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降低运营成本以恢复市场信心。一般而言,相对于在经济运行高点进行并购,低点区域的并购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也更容易促成同行业间的相互并购。

    费国平认为,虽然目前并购市场遭遇寒冬,但全球产能过剩,又必然催生企业通过并购重新优化资源配置,消减过剩产能,尤其是那些两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因此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市场将会率先走出“低谷”,迎来并购高峰的起步。

    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流动性紧张,许多企业融资需求迫切。谢其龙认为,同西方国家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轻。对中国公司而言,目前是进行海外并购的好时机。他透露,目前中国有不少大型企业在与德勤商讨海外并购事宜,未来这方面的机会将可能越来越多。

    费国平说,从目前来看,无论是从银行放出的流动性,还是企业自身的需求、产业转型的压力,都将是推动这一轮并购发展的因素。但中国企业能否抓住这一轮全球并购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市场松绑的程度。

    据新华社北京5月10日专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