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1日
星期

志愿服务贵在创新

■卢路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11    [打印] [关闭]
    2008年被人们称为中国志愿服务元年,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开启了全民参与志愿服务时代的大门。人们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不仅体现在抗击汶川大地震、举办北京奥运会这些大事件上,更见微知著地体现在城市日常的交通、环保、安全、社区等服务环节上。可以说,志愿服务已经充分展示出它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巨大价值和独特作用。

    那么,今天如何让这种业已形成的志愿服务热潮,以一定形式的长效机制转化巩固下来,使之成为推动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长久动力呢?

    欣闻北京市首个志愿者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枢纽型”组织在海淀区诞生——5月4日,海淀区志愿者联合会正式成立。这个覆盖辖区内各部门、各系统、各领域的志愿者行业管理组织将成为志愿管理的中枢机构,在海淀区内实现整合志愿服务的力量,并实现志愿资源的共享。

    “海淀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实现志愿资源和需求的有效对接。这种类似志愿服务“连锁店”的形式,在辖区内搭建了一个有机平台,可谓是开拓志愿服务新局面的创新性举措。一方面,它科学统筹了辖区内的志愿服务资源,使奥运会期间形成的数以万计的志愿者队伍得以继续保留,进而可以巩固转化为覆盖海淀全区的日常性、规范性志愿服务力量。另一方面,这一形式适应了当前经济社会变化形势的需求。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城市运行、市民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和环节都需要志愿服务力量的支持和维护,急需一个有效的平台来满足这些需求。从目前首批117个志愿实践基地的运行状况来看,这一模式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应。

    如果进一步探讨“海淀模式”,不难发现,这一模式体现着十足的地域特点和区位特征。著名高校、中关村企业、科研机构等构成了北京海淀鲜明的特色,大学生队伍庞大,白领、海归、专业技术人员等高素质人群比例较高,志愿服务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和特色,满足不同层次人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展示特长的愿望,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志愿服务项目、拓展志愿服务渠道,从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创新。

    有效的志愿服务并非千篇一律,而应有特色、有针对性。特色来源于创新。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才能充满生命力。“海淀模式”的创新性尝试,开拓了原有志愿服务的思路和渠道,使志愿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化运行、各阶层参与的长效机制,在规范化、常态化的同时,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方式更为灵活便捷,覆盖面更为广泛。这种模式,既能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又有利于充分发挥群众在城市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青年人的参与热情,对于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无疑具有正面效应。

    志愿服务,既体现着一个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参与意识,也意味着其对公共社会的应有责任。这种意识和责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外在表征,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需要。愿“海淀模式”这样的志愿服务创新实践越来越多,也希望志愿精神能够在每一个人心里扎根、开花、结果。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