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地担当起历史重任
当代青年怎样才能勇敢地担当起历史重任和社会责任呢?笔者以为谈到这个话题就离不开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而当代青年的成长和价值追求归根结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引领。
一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缘起于经济和社会领域,后逐渐丰富完善起来,成为围绕人而来的涉及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的科学发展观。由于科学发展观解决的是“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这样的重大而又本质的问题,必然地成为执政党的执政观。
伴随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一系列超越传统理念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相继提出,包括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执政能力,转变执政方式,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创新型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等一系列执政理念和建设目标。
深入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一个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反映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深刻把握这些特质,并自觉遵循之,对于我们党来说,意味着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有效转变,而对于广大青年来讲,也将有利于校正人生航向,优化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保证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强调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有效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道理不难理解。正像科学工作者没有科学精神的支撑,科学知识的不当运用,也可能把人引向科学的反面,诸如,为什么有的科学家有时会被伪科学甚至邪教所迷惑;如法律工作者必须拥有法的精神,失去法的精神的支撑,法先天而来的自由裁量权也容易蜕变为攫取私利的工具。简言之,只有确立起科学发展观,我们才拥有了把握时代发展的能力,才能够以宽阔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去看世界,同时有效处理一切矛盾和问题。
二
强调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人生方向,进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这同样不难理解。虽然科学发展观更多地是解决一个党的执政方式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社会的发展方式问题,但其核心是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完全可以普遍适用。比如,以人为本,这已经化为我们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随着思想认识的提高,我们逐步明白一个真理: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只有坚持为人民的利益去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戴。一个政党或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其是否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与价值标准完全可以直接运用于当代青年的成长和价值追求上来。在我们经历了心理躁动与物质利益的崇拜后,必须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哪里——人存在于社会的全部意义和一切行为的着眼点是否都表现于物质利益和感官刺激?就当代青年而言,若在某一发展阶段因主客观的原因,出现与以人为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上的偏离,就会斤斤计较于个人眼前的得失,被一时的挫折轻易击垮,丧失向上的动力。只有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追求积极向上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才能保证你获得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这也是人类走向进步的内在动因。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我们每个人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同时我们还有一个推动社会前进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负起由我们该承担的责任。事实上,也只有拥有了这种担当精神,才能为社会所接受,才有可能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
诚然,处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我们承认追求个人利益的满足也是多元价值观中的一种,但过度着眼个人的利益,则很难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这是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决定的。
一方面,一个社会总要倡导一种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这种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一定不属于媚俗的那一部分,必然属于崇高。也就是说,价值判断与价值追求在表现上有五个层次:弘扬的、要求的、允许的、抑制的、取缔的。在历史提供青年成长的舞台上,历史一定是在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中做选择。另一方面,社会大众所接受的也一定是适度放弃私利的人,即便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对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人,大众才会肯定。同时,就青年本身来讲,将人生视作一切围绕自己的利益设计,必无限放大物欲,其结果必然不能享受丰富的人生。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丰富而又持久的幸福感,并不在物欲的无限满足。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更主要的还是反映其精神空间的开拓。无法获得精神提升力的人,他的人生境界不会很高,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都不会获得更大实现。
简言之,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个人人生的发展,也是我们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保障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