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1日
星期

重回爱的港湾

本报记者 叶铁桥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11    [打印] [关闭]
    他们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最受关注的一个群体:明星们纷纷跑去同他们做游戏,企业家们纷纷出资帮助他们,无数个家庭想接收他们成为新成员,而各路记者,也把他们当成了追逐的热点。

    但只有向他们提问时,他们所展现出的共同特征——沉默寡言——才会让人意识到,他们是这次大地震中受伤害最严重的一个群体。

    那一刻的山崩地裂,夺走了他们的亲人。但他们还只是初生的小树,还经不起风雨,在他们成长的路上,还需要一个叫“家”的港湾让他们依靠。

    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访发现,震区中的孤儿们内心难以抚平的伤口,正在慢慢弥合,他们也慢慢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家”。

    亲友的家是他们的新家

    5月3日正午,阳光正烈。12岁的何小倩指着牛圈包山头下的一片平地说,我的家就在那儿。

    但她伸手指向的地方,触目所及的是土黄色泥巴和大大小小的乱石,丝毫没有家的踪影。

    她说,我们家是两层小楼,有9间房,还有院子,院子里有桃树和樱桃树。夏天的时候,她最喜欢在院子里爬树玩儿,有时候也会跟其他小孩一起去村口的河边抓螃蟹。

    但记者面前的景象,除了一川黄土和乱石,别无他物。山谷尽头,一座大山像被劈了一半,坍塌下来的土石掩埋了整个山谷,直到千米外的谷口。山谷中间,土石堆堆,有如坟包。

    何小倩指着的家,位置就在这些状如坟包的土堆下面几百米深处。这里是东河口村,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红光乡,是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村子之一。

    汶川大地震,首破点起于汶川映秀镇,止于青川东河口。巨大的冲击力,使高约1000米的牛圈包山几乎坍塌了一半,不幸的是,依山而建的房屋中,有4个生产队184户人家,其中就包括何小倩家。

    地震后,当地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被深埋地下,不但遇难者尸骨难见,就连房屋的大梁都看不到一根。由于震情严重,目前东河口村已被辟为地震遗址公园,这也是青川县唯一一个地震遗址公园。

    地震发生时,何小倩正在青川县县城读书,幸免于难。但她父母的名字,却永远留在了地震遗址公园中纪念遇难者的大理石碑上。

    父母走了,家在哪里?何小倩同龄的表姐何润说,小倩一度伤心欲绝,以泪洗面。

    最终,她成了她三爸(即三叔——记者注)何先伦家的一员。

    何先伦是青川县关庄镇的邮递员,原本也住在东河口村。去年5月12日,他骑着摩托车送邮件,正好经过东河口村附近,骇然目睹了这个熟悉的村庄在瞬间消逝的场景。

    在那场地震中,何先伦的父亲、二哥夫妇、四弟夫妇、大嫂、堂兄共7位亲人遇难。

    小倩是他四弟的女儿,他原本已有女儿何润,又收养了二哥的女儿何元敏。处于抚养压力和前景考虑,他希望何小倩能被好人家收养,免得“跟着我们,将来只能靠自己努力学习找出路”。

    然而,每次谈到收养,小倩要么默不做声,要么扭头走人,何先伦叹口气,只好作罢。

    现在,他每月工资在1000元左右。妻子在一家饭店打工,每天从早上6点工作到夜里12点,工资也是1000多元。这样的收入,要抚养3个小孩还是很吃紧。

    但即使这样,当得知小倩想要点读机后,他还是狠心花了1000多元买了一台。

    何先伦家的房子也在地震中被埋了。现在租住在别人家里,每月租金350元。他想尽快建好自己的房子,但巨额的花费让他心里没底。

    好在小倩现在能获得各种资助,每月有1450元,其中包括国寿慈善基金会的600元,一个企业每月资助的600元,以及中国扶贫基金会每月的100元和县里的每月150元。

    事实上,像何小倩这样投亲靠友的孤儿,占四川地震灾区630名地震孤儿的绝大多数。

    红光乡乡长范尚杰也说,孩子们年龄都太小,不愿离开亲人,这是人之常情。

    他说,地震过后,代养的家庭也各有难处,确实会对这些小孩的成长造成影响,“好在社会各界对这些孤儿的救助力量很大,也减轻了亲友们的一些负担,让他们能够收养下来”。

    何润说,现在很少看到何小倩偷偷哭了,各种爱好也慢慢让她走出伤痛。现在,她喜欢练书法,还喜欢听周杰伦的歌,爱看《喜羊羊和灰太狼》。

    只有极少数被收养

    即使是极少数,也有一些亲友愿意将孤儿送去好人家,为的是让这些孩子有个好前途。

    秦国彦就是如此,这个67岁的老人,一度狠下心来将孙女秦艳送给了重庆一个家庭收养,对方家境富足,男主人是企业老总。

    秦艳是四川省广元市中江县的地震孤儿。两岁时,她母亲就离家出走了,父亲准备在2008年5月底再婚,为此,还贷款建好了房子。

    然而,秦艳重新拥有一个完整家庭的希望破灭了。地震发生时,她爸爸在都江堰打工做建筑安装。不幸的是,他作业的那栋五层楼的第一层,被压成了平地。

    “孩子哭得死去活来”,秦国彦抹着眼泪说,秦艳从小就跟爸爸相依为命,爸爸去了,她觉得天都塌下来了。

    儿子走了以后,伤痛未已,孙女的前途问题摆在了两位老人面前。

    “虽然很想把孩子留在身边,但我和她奶奶都老了,都是60多岁的人了,孩子的将来怎么办?”秦国彦说,在农村,除了干农活儿或者打工,什么也做不了,如果能去大城市,也许工作和生活都会有保障。

    左邻右舍也劝他,不要因为舍不得而耽误了孩子的将来。

    在这样的考虑之下,秦国彦同意把秦艳交由别的家庭收养。2008年6月,在民政部门的协调下,重庆市一位企业老总派秘书将秦艳接过去,先进行试收养,想在她适应新环境后再正式办理收养手续。

    然而,没过几天,就在秦国彦正收拾秦艳的书本文具和衣物时,秦艳又被送回来了。

    “她在那里大哭大闹几天,饭也不吃,谁也安慰不了,只好送了回来”,秦国彦说,那家人对她挺好的,又买衣服又带她去玩,但秦艳却哭闹着死活要回家。

    对于秦艳的前途,秦国彦无奈地说,只能看她自己了,如果能读书就尽量让她读,如果读不了,也只能去打工。

    他说,现在家里有一亩多地,种着麦子和油菜,秦艳扯草、割麦子、捆麦子,都干,在家里也帮忙做饭。

    事实上,据四川省民政厅统计,从汶川大地震发生到现在,仅有12名地震孤儿被成功收养。

    当时,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家庭热切想认养地震孤儿。那段时间,四川省民政厅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上万个希望领养孩子的电话,有的人甚至凌晨三四点还在打电话。

    但现在来看,这个劲头确实过热了。事实上,即使成功收养了地震孤儿的家庭,即使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磨合,也可能会产生问题。

    重庆市江北区王女士一家收养了一个10岁的地震孤儿,但2009年3月3日,这个平日乖巧的小女孩却突然出走了,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那天下午放学后,这个小学三年级的小女孩没有回家,不知去向。经多番打听后,王女士才得到线索,小女孩已经坐上了前往成都的大巴,可能是想回到老家四川省绵竹市行市镇石虎村。

    担惊受怕之下,孩子的养父立刻中断在新疆的出差,赶回来寻找,他们还通知了孩子老家的亲戚一同寻找。

    结果,3天之后,小女孩才在绵竹市长途汽车站被家人寻获。原来,她是因为太想家了,才有了这趟冒险之旅。

    青川县民政局正科级调研员白含清说,地震后,有许多家庭专门跑到灾区,把孩子接到家里,准备抚养,但绝大多数孩子很快就返回了灾区老家,因为这些孩子根本不愿意离开家乡。

    白含清说,经历过地震和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会有巨大的恐惧和心理创伤,这会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以及难以消除的孤独感、失落感和自卑感。“如果被亲友收养的话,他们会拥有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抚平他们内心的伤口。我们的原则是,收养首先一定要遵从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不愿意,我们不会勉强他们离开自己的家园。”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去年地震发生后不久,民政部就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制定《关于汶川大地震四川“三孤”人员救助安置的意见》。提出了孤儿抚养“坚持亲属优先的原则”,孤儿首先由有监护能力的亲属监护抚养,“孤儿亲属有监护意愿,但生活困难、抚养能力不足的,应当给予必要的生活保障,确保孤儿尽可能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在关爱中变得坚强

    目前,在地震灾区的孤儿并不多,大部分孤儿都集中在山东省日照市的安康家园。

    安康家园是汶川特大地震后,由中国儿童基金会倡议发起,山东日照钢铁集团投资建设、针对灾区儿童的救助项目之一。

    据了解,在山东日照安康家园,生活着500多名四川灾区的孩子,包括汉、回、羌、藏、苗、彝、土家族等7个民族。这其中,有338名是地震孤儿,这占到地震灾区630名孤儿的一半以上。

    在日照钢铁集团生活区,安康家园占地50亩,拥有4幢住宅楼,192套住房,配套投资2000多万元。

    据了解,这4幢住宅楼本是日照钢铁公司为单位职工修建的家属楼,去年四川地震前,这些住宅楼已经建成,并且分配到了个人。地震发生后,这些住宅楼被紧急召回,作为安置地震孤儿的临时住所。

    安康家园采取的是家庭式管理模式,每套住宅都是一个独立家庭,而非集体宿舍。每个家庭配有一名阿姨,负责照顾4到6名孩子,其中一些年龄较大的男生则另外安排人照顾。

    园长齐建新介绍,这些灾区的孩子,11%在刚来时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有自杀倾向。他们受地震刺激,不敢住楼房,不敢睡觉,经常做噩梦,一停电就吓得大叫。

    为此,安康家园还特别请来心理辅导队,一方面对患有应激后心理障碍的孩子进行诊治,另一方面通过提供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治疗,疏导情绪。

    齐建新表示,由于及时受到照顾,震后孤儿现在大多恢复得很好。

    这些孩子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的故乡。地震发生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日照钢铁公司与四川省双流县签订了三方协议,由基金会委托日照钢铁公司在双流县新建一所可容纳500名学生的安康家园,用于接收小学阶段的灾区学生,双流县棠湖中学则接收高中阶段的灾区学生。

    目前棠湖中学已经接收了第一批由日照安康家园转来的灾区学生,截至4月底,已有62名安康家园的学生选择在棠湖中学的教师家寄住。

    棠湖中学教导主任叶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棠湖中学安康家园学生托管协议”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托管关系,而是学校将安康家园学生的部分监护权转移给托管老师。“学生可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符合托管条件的教师,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给这些家庭破碎的学生重新营造一个完整的家,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