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1日
星期

今后的生活一定好于震前

——访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
本报记者 董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11    [打印] [关闭]
    近日,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四川重建资金缺口多达1.4万亿元,要靠政府多渠道筹措方能解决。不过,他坚信,通过住房、城镇等5个方面的重建,灾区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比地震前更美好。

    资金通过多渠道筹措

    黄小祥说,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四川省预测灾后重建需要的资金为1.7万亿元。其中,目前能够确定的财政性、捐助性、援助性资金约3300亿元,其余都是资金缺口。在资金缺口中,社会资本参与恢复重建约7000亿元,主要依靠引进省外、国外资金来参与建设,还有6000亿~7000亿元左右主要通过金融渠道解决。

    “有人说资金缺口只有近1万亿元,无非是说我们自己还可以通过建设一些平台公司来提高融资能力,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比如我们成立的四川发展集团,通过把政府性的优质资产注入企业,让它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可以解决数量较大的资金。”黄小祥说。

    虽然四川经济总量在全国位列第九,但是资本积累总体仍偏低,面对灾后的恢复重建任务,要在较短时间内基本完成重建,资本不足是一个巨大的瓶颈。因此,需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类资本参与灾后重建,不仅要动员本地企业、本地投资者,还要看到省外、国外有巨大的投资能力。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投资环境,要有一套具有吸引力的灾后恢复重建优惠政策,同时各级政府要提供良好服务。“没有这3个方面的条件,社会资本很难进来,也很难真正参与到灾后重建中。”黄小祥表示。

    重建中,金融渠道是重要的力量。据黄小祥介绍,重建工作通过3个渠道借金融系统之力。“一个渠道是银行贷款,国务院先后两次出台对灾后恢复重建的特殊支持政策。现在,在银监会、央行总行等有关方面的指导督促下,总体来说,我们的信贷投放比较快。2008年,四川省银行贷款新增余额增长了25.14%,今年头4个月增长36%。”

    第二个渠道是运用资本市场。目前,证监会给了灾区不少支持,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在去年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四川有8家企业新上市,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

    第三个渠道是借助保险资金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现在,全社会保险资金数量很大,保险资金的特点是使用周期很长,回报相对稳定,所以四川在积极鼓励银行业加大投放、鼓励更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同时,在保监会的支持下,动员各类保险机构参与灾后恢复重建。

    创造更好的环境启动社会资本

    黄小祥说,灾区重建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基础性设施。“这些设施本来就该由政府做,无非是现在提供了机会,要赶快把这个事情做好。目前的情况是,这些项目必须上马,还要上得快,但能不能继续开发、让社会资本来置换,是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另外,要通过政府性的项目来产生带动效应,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找到合适项目。

    对于在重建中是否存在对中小企业的挤压问题,他表示,灾后重建过程中银行集中资金、集中规模首先支持大企业恢复生产,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大企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性更强,另外,大企业需要很多中小企业给予配套,如果大企业不能率先恢复生产,要恢复灾区的整体经济会更加困难。”

    “对于四川来说,我们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作为很重要的课题,在机制创新、机构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4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我们现在大力抓担保机构、抓企业诚信建设,刺激了更多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问题。”

    “外国企业参与灾后恢复重建,还需要一个过程。”去年,黄小祥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等国的企业代表团,他们到四川考察,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但要参与具体项目,必须先要有总体规划,再有单项规划,再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审批,最后把项目都拿出来向外国企业介绍,让他们参与建设。在过去几个月里,显然四川还处于创造条件的过程,而不是吸纳更多资金的过程。”黄小祥说。

    灾区生活明天会更好

    虽然地震带给灾区人民痛苦和损失,但是通过重建,未来生活的希望也在逐步显现。黄小祥表示,灾后重建主要围绕住房重建、城镇重建、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生态环境重建5个方面进行,要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这5个方面的重建能够按照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灾区的面貌会发生巨大变化。新的城镇、农村和工厂将会出现在我们眼前。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痛苦和损失,但我相信,灾后恢复重建会让灾区人民过上比过去更好的生活,有更好的工作条件。”黄小祥说。

    本报成都5月10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