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不屈的生命在继续
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汶川地震形成的特大堰塞湖——石板沟堰塞湖。
青川县红光乡石板沟村43岁的村民周文春,以前不知道堰塞湖是何物,而现在,堰塞湖就是他家后面那片青绿色的湖面。
位于红光乡青竹江河道上的石板沟堰塞湖,几乎和下游的东河口堰塞湖连在一起,整个湖面清澈明亮,泛着青绿色,少许的红草绿叶点缀其间,水面上还荡漾着一些形同藻类的漂浮物。
周文春指着石板沟堰塞湖对面的山坡说,地震前,他的家就在那里,现在只剩下两根露出头的光杆竹子,能依稀辨认出大概的位置。由于大量岩石泥土崩塌下来,他只得在紧挨着石板沟堰塞湖边的围坝上,找一块较为平整的地面安家。
周文春的家让人看着心酸。几根从山上伐下的木头,用大钉子钉牢支在一起,披上几张彩条布,搭起个棚子就算一个家。家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垒床用的红砖头,是汽车拉砖时掉在路边捡回来的,上面铺了一张拆板房时留下的板子。暖水瓶、开水壶、锅都是政府和热心人送的。身上穿的砖红色夹克、姜黄色毛背心和蓝布裤子,是人们捐助灾区的救灾衣物。
地震,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青川农民的生活更加艰难。周文春一家4口,妻子患有慢性胃炎,一双儿女都在读中学,家里的全部生活来源都指望周文春。
地震前,周文春除了种庄稼外,在相邻的东河口村做“背二哥”打零工,干得好的时候每天有五六十元收入。地震后,周文春的家和庄稼地一转眼就被滑坡的山体埋在地下,而东河口村的一整座山,从内部爆炸开来,半边山坡全部压在了山脚下的农舍上,原来经常喊他打工的包工头在地震中遇难了。
政府给周文春家补助了1.9万元盖房钱,但是,由于地震时什么东西都没抢出来,周文春目前还没有经济条件盖房子。
“为什么不搬到青川群众安置点呢?在那里有粉刷一新的瓦房”。
周文春摇了摇头:“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这里是自己的家。靠着一双手,还是要在这儿继续生活。”
如今,周文春在自家的棚子里,开了个简易的小卖部,经营着矿泉水等饮料,他还帮着“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工程修路、砌堡坎,挣点生活费。“现在工资高了,一天就有七八十元,要是买大米的话,够吃好久呢。”
“等攒够了钱,我也盖个新房子住。”周文春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
相比周文春家的艰难生活,离东河口堰塞湖200米远的关庄镇沙坝村42岁的村民徐守兵一家,正忙着修建自己的新房子。
晌午时分,太阳照得大地有些燥热,徐守兵挽着袖子,正在给自家还没建成的院子砌堡坎,媳妇何发美忙着打扫门口施工剩下的沙土。
见我们到来,夫妻俩停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就是没啥子凳子咯”,何发美一边用手抹小凳子上的浮土,一边请我们坐下。
这是一幢木骨架砖瓦小楼,上下两层共4间房,建筑面积130多平方米。尽管目前建起的只是房屋的主体,刚刚安上门窗,但还是有新家的温馨感觉。徐守兵说,他们是昨天才搬进去住的。在这个简单的新房子里,唯一的新电器是一台电视机,那是地震后买的。
何发美拿出小纸杯,给我们沏上茶。放杯子的小茶几是一张垫在凳子上的小木板,“这是两个孩子从学校的废墟里挖出来的课桌面”,桌面上刻着有“楚河、汉界”字样的象棋盘,“平时就用这个做功课,没事的时候还可以下下棋”。
徐守兵的新家离地震前的老房子很近。2003年,徐守兵盖了砖瓦房,正是这个比较结实的房子,在地震中基本保住了徐守兵家的全部家当。
去年5月12日,徐守兵在关庄镇做泥瓦匠,下午2时许,他正趴在房顶上给一户人家做防水,“只觉得房子摇晃得厉害,街上的人连路都走不稳当。”徐守兵马上意识到,“地震了”!当时,他脑袋里“没得考虑的余地,就想见到两个娃儿”。
徐守兵夫妇有两个孩子,14岁的儿子和10岁的女儿,都在关庄镇上学。地震时,上中学的儿子正在宿舍里睡午觉,他穿着短裤、光着脚丫从宿舍里跑出来,女儿在操场上体育课。当晚,徐守兵在学校操场上见到了两个孩子。
远在广州一家玩具厂打工的何发美,听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脑袋“嗡”地一下蒙了,她心急如焚,立刻给家里打电话,但无论她怎么拨打,手机和固定电话都无法接通。“只要人在,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何发美急得几天几夜没心思吃饭睡觉,脑袋里全是预想到的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无论如何也要回家去!”5月17日,何发美几经周折终于踏上了回家的列车,到达成都火车站后,她全然不顾余震危险,搭车颠簸10多小时,回到自己家乡。当一家人在公路边团聚的时候,4口人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当时救灾物资极度匮乏。夫妻俩从裂开大口子的老房子里,把竹编筐拽出来,靠着山边,给孩子们搭了个小窝棚,蜷缩着眯一会儿。几天后,更多的救灾物资陆续从“生命通道”运进山里,一家4口也住进了新搭建的彩条布棚子。
2009年1月8日,徐守兵夫妇决定“自己建房子,建自己的新家”!他们拿出全部积蓄后,又向政府贷款几万元,开始修建房屋。
他们到镇子上请来泥瓦匠,每天天蒙蒙亮就开始干活,直到天黑得看不见了才收工。就这样足足干了5个月,一所新房子基本建成了。
“现在,各家都忙着盖房子,一时半会儿请不到装修的工匠。”徐守兵说,他打算自己粉刷房屋、安装屋顶,再安上电灯,“这样就像个家咯。”
经过地震的剧烈冲击,何发美对生活有了更多感触:“原来一门心思想出去打工给娃儿挣钱,现在不想再出远门了。能跟家人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满足。”
夫妻俩琢磨着,今后将建成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一定会吸引很多前来参观的人,自己家离东河口遗址那么近,应该会有人来歇脚、吃饭。“把房子建得漂亮点,再弄个大点的厨房,招待几桌人吃饭,是个不错的找钱办法。”
说到这些,夫妻俩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