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2日
星期

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写在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12    [打印] [关闭]
    今天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的日子。我们向在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表示沉痛哀悼,向地震中的伤残人员、失去亲人的同胞和广大灾区群众表示深切慰问,向为灾区恢复重建而奋斗的人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一年前的今天,面对大地震留下的一片废墟,面对灾区缺衣少食、无家可归的上百万群众,我们曾心情悲怆,也深感忧虑。灾区人民能不能挺过灾难重新开始新的美好生活?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能不能起死回生造福人民?我们有过许多美好的期望,但没有想到,现实比我们所期望的还要快,还要好。

    一年后的今天,蓦然回首,我们骄傲地发现,在这场与人类罕见的大地震的斗争中,中华民族书写了“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暴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的人类抗灾救灾的伟大奇迹!

    一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在广大灾区,道路通车、安置工程竣工、民房入住、学校和医院投入使用、企业重新开工、游客增多、市场趋旺……热火朝天的恢复重建成绩,几乎天天不断地频频传来。历经生死劫难,曾经无比悲伤的灾区人民,脸上又开始洋溢起笑容。最出人意料和令人鼓舞的是,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庄重宣布,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三年变两年”,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怀灾区群众的急切心情,也显示了人民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对重建工作的巨大信心。

    一年来,中国人民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历程,令人惊叹,也令人感慨——

    这次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之所以速度快、效果好,归根结底,还是得益于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今非昔比,各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是国富民强,才使中央和地方政府拥有足够的财力,组织各方面力量展开紧急救援。地震发生后仅一个月,各级政府投入的资金就超过539亿元;一年来,地震灾区共收到各界捐款157.5亿元。这一切,是中国抗震救灾史上前所未有的,是前人想都不敢想的。所以,我们要说改革开放好,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汶川大地震大救援、大重建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是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党。震后不到1小时,胡锦涛总书记就对抗震救灾作出重要指示,随后又冒着余震亲临灾区检查工作;震后不到两小时,温家宝总理就飞赴灾区,组织抢险救人。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都在灾区留下了跋涉的足迹。在广大灾区,各级党组织行动迅速,广大党员冲在一线,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事迹随处可见。震后短短7天,全国党员捐款就超过17亿元,随后共有4550多万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97.3亿元。一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以人为本、一心为民的党。所以,我们要说共产党好,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这是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灾难当头,党中央、国务院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立即风起云涌。一时间,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不计得失,不计名利,灾区需要什么就送什么,灾区缺乏什么就生产什么,一切为了灾区成为全国各级机关、企业乃至普通群众的共同目标。这盛况,这壮举,只有在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里才会涌现。社会主义制度把13亿人民拧成了一股绳,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一年来的深切感受。所以,我们要说社会主义好,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坚定了。

    汶川大地震,也是人民解放军在非战时期最大的一次集结。几天之间,10多万名官兵或从天而降、或翻山越岭、或徒步奔跑、或驱车而至,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灾区。他们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从死神口中夺回了无数生命。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哪里最艰难,哪里就有解放军;解放军到哪里,哪里就有希望。放眼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像人民解放军这样出色。人民解放军再次用英勇无比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民子弟兵,人民解放军不愧是“最可爱的人”。所以,我们要说解放军好,我们热爱解放军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经受住了汶川大地震的严峻考验,我们当然要说,中国人民了不起!我们还要说,中国青年了不起!因为,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战斗中,广大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队伍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在来自四八方面、各行各业的队伍里,人数最多的是青年,特别是“80后”和“90后”青年。事实再次证明,当代中国青年是经得起考验,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一代,是必定大有作为的一代。对当代中国青年,我们的信心更坚定了。

    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夺取恢复重建斗争的全面胜利,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