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3日
星期

流感防控专家给“超人”上了一课

胡安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13    [打印] [关闭]
    在与股市、楼市、医疗、社保有关的重大民生问题上,近来专家的一些“超人”言论,往往被舆论认为是“站在公众的对立面”,甚至是在替某些利益集团说话。这种普遍的社会情绪,不仅给专家的知识表达和公信力带来困惑,也在双方的立场冲突中放大了边际效应。于是,专家自然会被追问究竟是谁的“代言人”?

    当然,放下架子为人民服务的专家也大有人在。在卫生部日前召开的甲型H1N1流感首例确诊病例新闻通气会上,我们就看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徐小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德新两位专家,用极为朴素的观点和生动的语言,为公众解释那些本来非常拗口的医学术语,普及甲型H1N1流感的常识。两位专家“邻家大叔”式的拉家常,除减少了公众对这一疫情发展的恐惧外,还对现场新闻官正襟危坐的例行消息发布,给予了“人性化”的补充。

    在一些网站的跟帖中,大多数网友都把率性的好评给了这两位专家。一位网友甚至温和地调侃道:“这些教我们怎么防,怎么治的专家,才是最亲民的,最值得信赖和尊敬的,他们不是在反人类。”

    一次再平常不过的释疑解惑,为什么就化解了专家和网友的某种对立情绪?这次成功的“授道”告诉我们,专家和研究人员,特别是研究公共政策和行为的专家学者,在发表自己的观点立场之前,有必要优先考虑国民的情绪,尽量把宏观问题回归到微观上来。这样的表达和授道,虽产生不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但比较容易得到民众的会意和尊重。

    那么,我们另一些专家的屁股为什么就没坐对呢?一方面,有大众经济学上不了台面的认识缺陷;另一方面也与体验民情不够有关。其实,专家的立场分析,也应尽量建立在通俗易懂的体系上,抛弃神秘感,用大众尺度来提升自己的学术亲民含量,而非一味以小众角度去猎奇知识。

    当下,我们没法要求所有的专家都能悯天怜民,也不能要求每个专家都去研究大众经济学,但起码在与公众接近的一些立场表达上,应以审慎态度为大多数人服务。或许,这也是对我们身边缺少公共型专家的一种意识唤醒。

    要知道,在经济危机险象环生、天灾人祸不断的今天,人们的焦虑情绪不断增加。因此对专家和学者来说,他们的另一种学术功能,还应该是向公众提供缓解情绪的镇静剂,而非站在其对立面制造紧张。更重要的是,在剧烈的社会转型面前,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研究人员,都有必要把自己的学术洞悉建立在与民共鸣的基础上,而不是陷入那些“超人”的语境中无法自拔。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