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4日
星期

看台

■林朵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14    [打印] [关闭]

    母亲节的厚礼

    母亲节前夕,商家卖力热推各类促销活动。数千元的名牌化妆品、近千元的T恤衫以及名牌手袋手机等,都打着“情感牌”吸引眼球。年轻消费者也抓住这一年一回的孝敬机会,毫不犹豫地拿下这些奢侈的礼品。然而,花了大钱的厚礼并不能博父母一笑。有报道称,不少子女捧着礼物回家尽孝时,父母却先被高额的价格吓到了。

    “这些礼品看了让人肝儿颤”、“我们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真是消受不起啊”,是很多父母对“母亲节”的感慨。

    百事孝为先。一掷千金,就是要表达孝心。所以买的其实还是对自己的心理安慰。都忘了孝道是要在日常生活里细水长流的。对父母们而言,数千元的奢侈品还不如常回家看看,多跟父母谈谈。

    当“用金”代替了“用心”,节日也就失去了意义。

    “秒杀”专攻女白领

    “明天9点上限量版,请姐妹们准备秒杀!”这样的消息一上网,立马就有一批女白领“沦陷”了。次日9点前,她们必定已拉着亲友团在电脑前虎视眈眈了。以女白领为主要对象的“秒杀”销售正在网络上走红。

    所谓“秒杀”,是指卖家提前在网店发布销售预告,买家则需在规定时间内竞拍,因为备货数量少,要争分夺秒地抢购,宣传卖点多是“最新款”、“限量版”。但有报道称,“秒杀”购物存在不少隐患。不少买家抱怨,抢购到手的东西不实用或不适合,却不能退货,只好吃哑巴亏。

    “秒杀”的招数很简单,靠的就是消费者的猎奇和好胜心。“限量”、“独家”,这样的字眼对追求个性,喜欢炫耀的年轻女性而言,根本就是杀手锏。而争分夺秒的竞价,又激发了消费者的好胜心。成功者享受到了过程的刺激和到手的快感,失败者心怀羡慕,又被挑逗起再战的欲望,如此,便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秒杀”循环。

    只有荷包出血后,守着一堆不入眼的限量产品时,女白领们才会痛醒过来吧。

    心理问题责任制

    河南一家高校出台新规定,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发生意外,学校将直接追究院系一把手的责任。校方介绍称,春夏之交是心理问题多发时期,学校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月活动,进一步强化以寝室为单位的心理危机干预,对学生展开个人对个人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取得不错的成效。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该校各院系负责人日前还与学校签订了一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责任书。责任书明确规定,一旦学生因出现心理问题,未被及时发现而发生意外的,院系一把手将作为第一责任人,被学校追究责任。

    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当然是值得肯定的。提高抗压能力、实施心理危机干预,也是积极可行的措施。但以为一纸“生死状”就意味着重视和有效解决问题,不免太过武断了。且不论院系领导是否有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光看规定,倒是徒给一把手增了许多心理压力。

    “杂志症候群”潜伏中

    “你水瓶座的,杂志上说这星座贱男辈出。”“爱不爱我,做了这个测试就知道!”爱看时尚杂志、容易被杂志催眠、把杂志当作了生活圣经,在中国大都市里潜伏着一拨“杂志症候群”,而且数目正在不断膨胀。

    据悉,“杂志症候群”的主力军是年龄20岁至30岁左右的城市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工作和薪酬均在中上水平。这些女性每月在各类时尚杂志上投资不小。她们将杂志当作指导生活的权威,按杂志模特的打扮穿衣,做杂志号称的本季流行发型,连纯属游戏的各类小测试都做得格外认真。“杂志说的一定要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已经并非个案。

    老妈说的不听,时尚杂志写的照做,这现象在年轻女性中可不少见。杂志之所以能起领导作用,抓住女青年的心理是关键:对时尚有无限热爱,对感情患得患失。杂志放大并强调这些感触,恰到好处地迎合了女青年们的需求,同时也就掌握了话语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