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座正在植入体育基因的城市
重庆市内正在打太极拳的市民。
建设中的江东休闲体育城一角。
南坪国际会展中心羽毛球馆。
涪陵体校正在训练的小运动员。
北京,拥有奥运冠军张怡宁和杨凌;上海,拥有刘翔和姚明;天津,拥有多名雅典奥运会女排冠军球员。同样是直辖市,重庆在竞技体育上的成绩,多少显得有些尴尬。但是,和其他直辖市相比,重庆的群众体育工作却令人印象深刻。一座没有奥运冠军的城市,正在用全民健身的蓬勃开展,为竞技体育的腾飞奠定基础。而这种正金字塔的模式,正是中国从金牌大国向体育大国迈进的基础。
黄金地段建体育场
市民健身收成本价
日前,记者随中央媒体记者团到重庆市进行有关全民健身的采访。在5天时间里,记者连续走访了江津、南岸、沙坪坝、合川、长寿和涪陵等地区,如火如荼的群众体育活动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江津区沿江的“黄金地段”,这里正在兴建占地50亩的市民健身中心。目前,这个健身中心拥有3个塑胶地面篮球场、两个沙滩排球场、6个羽毛球场、8个网球场以及6个门球场,远期规划还有游泳池等。不算地价,其投入已经达到了1000万元。
“我们这块地原本打算是用于商业开发的。”江津区体育局王局长介绍说,“但考虑到群众健身的需要,我们决定改变这块地的用途。现在,每天早晚都有很多人来这里锻炼。至于收费,我们只是象征性地收1元,算是人工成本。”
坐落于南岸区的南坪国际会展中心顶层,有着西南地区最大的室内羽毛球馆。目前,该羽毛球馆拥有国际标准场地60个。在这个层高达18米、配套设施齐全的场馆里打球,无疑是一种享受。
一流的设施,并不意味着一流的价格。“我们是20元一个小时。”羽毛球馆的工作人员杜益丰介绍说,“如果来的是老人,我们的价格还要便宜。在9~12点的晨练时间段,只需要花180元就可以包月,算下来,一个小时才一元多。”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看到,参加晨练的羽毛球爱好者非常多,他们在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在合川区,有一个被人们亲切称为“曹体委”的群众体育工作者。他叫曹仲伦,年近80岁。作为一位老体育工作者,他每天都会出现在区内的主要全民健身场点,他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各个健身点的骨干参加培训,将各种健身舞、集体操的套路教给大家,再由他们向更多的晨练群众推广。在他的带领下,合川区的群众体育搞得如火如荼。一个刚锻炼完的阿姨,在接受采访时兴奋地表示:“全民健身好处很多,我们平时生小病根本就用不着吃药,身体好了,心情就舒畅,儿女也能安心工作。”
记者描述的,仅仅是重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几个点。除此之外,像人民广场的早晚练,都有上千人在同时参与,若不是记者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会有如此壮观的场面。而在各个区的登山步道上,在各种各样的体育设施器材上,都随处可见虽汗流浃背却乐此不疲的体育爱好者。
政策规划健身工程
政府企业出钱实施
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和政府的工作密不可分。重庆市政府提出的“健康重庆”理念,其中很重要一项就是实施体育行动计划。
根据重庆市政府的规划,到2012年,将投入73亿元,重点推动区县体育设施建设,在1000个学校建成400米塑胶跑道,每个区县至少建成1个标准体育场、1个体育馆和1个游泳池,还要建两条登山步道或沿江步道;在农村,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每个村建一个篮球场和至少两个乒乓球台;完善以健身路径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1小时,中小学体育课也由每周的两节增加到四节。
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各个区县都行动了起来。利用政府下拨每年2500万元的资金,江津区和长寿区把各自的“烂尾”体育馆或建设完成或翻修一新,周围的学校也因此成为“健康重庆”的最大受益者。
记者在长寿区看到,长寿中学的学生正在利用体育中心的设施,进行体育锻炼。“我们是一所6000多人的学校,校内虽然有10多个篮球场和不少乒乓球台,但对于数千学生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和体育中心合作,确实解决了我们很多的问题。现在,每天下午,我们的篮球队和田径队,都利用体育中心的设施进行训练。”长寿中心的樊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
当然,除了政府投资兴建体育场馆和设施,政府还积极引导民营资本,为群众健身服务。
记者在涪陵区采访时,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涪陵体育中心。该中心由民营企业家吴方华出资兴建,区政府只投入了300万元,并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已建成的有1个室外篮球场和4个室外网球场,正在建设的还有3个室内网球场、1个游泳馆以及1个能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的多功能馆。淋浴、更衣室、卫生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这50多亩地全是我们公司的自由土地,现在已经投资1000多万元了。”吴方华说,“我这么做的目的,也是回报社会,回报涪陵,为老百姓健身提供一个好的场所。”
与吴方华相似的是,合川区佛耳村的农民李永全,个人出资为村里建设了1个灯光网球场、1个室外篮球场和1个乒乓球室,政府则提供了所需的体育器材。场地建好后,乡亲们经常来这里免费锻炼。
在谈到建设初衷时,李永全还有些羞涩:“我没有什么文化,也不会说什么,当时就是自己想打篮球,所以修了一个球场。农民嘛,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打造城市体育偶像
群众体育是重中之重
重庆的全民健身热闹非凡,政府也对群众的健身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工作,但广大群众的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仍然是难以估量的。
记者在合川区采访时,几名刚刚参加完体育锻炼的大爷、大妈就表示,他们需要更多的能够锻炼的场所,“我们锻炼的衣服是自己买的,录音机也是自家的,这些都没关系,政府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但我们希望城市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广场和更多的锻炼空间。”
影响重庆群众体育发展的,还有竞技体育上的差距。
重庆是唯一没有奥运冠军的直辖市。
“竞技体育可以带动群众体育。”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徐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和其他直辖市相比,重庆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是张亚雯的铜牌。没有奥运冠军,就等于没有城市体育运动的偶像。”
为什么重庆的竞技体育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重庆在直辖以前,好的运动苗子和教练员,都被上调到四川省。而在重庆直辖后,重庆的竞技体育马上陷入了困境。“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年的全运会上,取得3枚金牌,奖牌数达到10枚。”徐青说。由此可见重庆竞技体育的落后现状。
没有城市体育偶像的重庆,正在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的方式制造自己的偶像。“我们采取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并举的方式。”徐青说,“作为体育局局长,竞技体育总搞不上去,肯定会面对很大的压力。但竞技体育想要搞上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为的就是从中选出好苗子,为竞技体育打下更好的基础。”
翻开重庆市体育工作规划以及各个区县的体育工作目标会发现,群众体育在其中都是重中之重。同时,也会深切地感到他们对竞技体育优异成绩的期待。
“直辖后的重庆市,竞技体育虽然算不上白手起家,但在人才规模、项目布局和训练条件等方面,都处于较低的水平。想要在短时间内,在国内国际竞技体育舞台上崭露头角,难度非常大。因此,重庆的竞技体育发展,必须坚持一个‘精’字。”重庆市体育局局长吴建华表示。为此,重庆将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锁定在符合重庆人自身特点的体操、举重、射击和田径等项目上。
“我们希望到2012年能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2020年,重庆的竞技体育水平能在全国名列前茅。而搞好群众体育,则是所有这些的基础。”徐青说。
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竞技体育又能反过来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无论在涪陵、江津等地的体校训练场上,还是在人民广场或羽毛球馆、篮球场上,都会感受到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当体育成为植入全民体内的一种基因时,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自然会水到渠成。而“健康重庆”的目的,就是把体育变成重庆人的基因。
本报重庆5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