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9日
星期

突出传媒特色 创新培养模式

——访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李培元
新华社记者 李江涛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19    [打印] [关闭]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国传媒大学把学习实践活动当作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利契机和难得机遇,围绕“改革创新破难题、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实践载体,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密切联系实际,突出特色,务求实效。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李培元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传媒大学,怎样建设传媒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传媒人才,怎样培养传媒人才”这两个根本问题,把学习实践活动放在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中去思考,放在促进国家广播影视传媒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中来推动,突出和强调“传媒特色”“实践特色”和“人文特色”。

    李培元告诉记者,办学55年来,学校和广播影视传媒业建立了鱼水相依的紧密联系,也形成了“植根广播电视系统,依托传媒界,面向全社会开放办学”的优良传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业界人士共商传媒人才培养大计,既巩固、加强和传媒行业的联系、沟通与合作,又深入了解传媒一线对高素质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工程”,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研究解决传媒人才培养的结构、质量与传媒业需求的契合度问题,增强传媒教育和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按照中国特色传媒事业发展的要求,全方位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上水平,发挥学校在传媒领域的引领作用和传媒高等教育中的排头兵作用。

    李培元说:“围绕学校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校、院两级领导班子精心确定课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校内召开座谈会100多次,发放调查问卷6000余份,征集学校层面的意见建议1100多条。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还认真撰写了11份专题调研报告。在分析检查阶段,按照进一步明确推进学校科学发展、解决突出问题的思路,学校围绕《实施方案》中提出的7大突出问题,就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整合开发资源、理顺学科关系、健全完善教学和培养质量保证与评价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出了12方面的重点问题及有针对性的措施。在为师生员工办实事方面,学校还就提高教职工收入、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改善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李培元表示,传媒大学的学习实践活动还十分强调“人文特色”。在“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上,学校把彰显师生员工的发展主体地位放在显要位置。一方面,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传媒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既重视学生的学业,又重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办人民满意的传媒大学。针对毕业生就业问题,学校千方百计拓展就业市场和就业渠道,既巩固和稳定对口传统优势专业用人单位的供求关系,又积极关注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就业新领域和新岗位。学校举办就业招聘会110多场次,积极帮扶就业困难学生。目前,学校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比例与往年基本持平,签约率略有提高。

    另一方面,把教师作为学校的第一资源,突出其办学主体作用,坚持“依靠教师、尊重教师、服务教师”,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规划,制定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意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相号召,坚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充分调动、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良好的机制、和谐的发展环境,实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工程,形成“聚精会神育人才,千方百计谋发展”的局面。

    据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