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9日
星期

让博物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本报记者 雷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19    [打印] [关闭]
    今天早晨8点半,10岁的裴梓原站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门口,一脸的兴奋与期待。

    裴梓原是北京育才学校四年级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周三都会有学校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游博物馆占了其中很重要一部分。”裴梓原小手挠着脑门,一一历数:故宫博物院、抗日战争博物馆、铁道博物馆、自来水博物馆、中国科技馆……

    看了这么多博物馆,小梓原说,最喜欢的还是博物馆里多一些图片内容的介绍,喜欢听故事,“比课堂上的历史课更有趣!”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协会规定的“世界博物馆日”进入第33个年头,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

    “我看博物馆”摄影大赛、公益鉴定、讲座,“博物馆寻宝游”,为期一周的主题活动从今天开始在北京市各区展开,在活动主会场还特别举办了博物馆长廊活动,邀请北京地区近70家博物馆在主会场“摆摊设点”集中展示,并发放宣传品。

    在北京今天博物馆日活动的主会场,众多的博物馆摆成了两条长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业大三学生木嘎正在自己学校博物馆展台前散发着调查表,“您知道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吗?”一项中,绝大部分人都填的是“知道”,这让小伙子特别高兴。

    博物馆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陶然亭路居民刘先生是77级大学生,在他家附近有几家博物馆。在他看来,经常散散步顺便走进博物馆转转,既是一种生活休闲,也能品味文化,一举两得。

    刘先生说,这几年不少博物馆开始免费了,去的次数多起来,但也有些不方便,一些地方需要提前预约,他期待着参观一些专业化程度高的博物馆,能不能更便捷,“让博物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北京市文物局一位副局长说,博物馆是文化的荟萃,除了常规的室内展览,专题展览、巡回展览也在越来越多地开展,这些年到北京来的游客对博物馆的专题游、深度游人数在不断攀升,“博物馆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了!”

    “了解自己的民族,了解你的民族文化,得有一个过程,这样的过程正在一步步缩短!”一位远道而来的参观者对记者说。

    本报北京5月18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