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0日
星期
摊贩“松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平均每天诞生23户新个体户

梁建春 王雪迎 本报记者 刘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20    [打印] [关闭]
    在很多外来人眼里,乌鲁木齐属于比较容易讨生活的城市,很容易找到设摊经营的小巷道和小市场。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城管对待摊贩的态度慢慢发生着转变。2006年年底,为了保障外来流动人口、无业人员及本地下岗再就业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引摊入市”、“引摊入巷”工程陆续开展,引导流动小贩入室进店经营,或在一些背街小巷设置临时市场,集中摆摊。为给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当年还开放了32家早夜市,加上前几年的早夜市,全市共有70多家,“生”出几万个就业岗位。在规划大量早市、夜市的同时,还推出了晚市,200余摊点给打工者提供了近500个谋生岗位。

    政府不需要多少投入,就解决了这么多人的创业就业问题。2008年,乌鲁木齐地区生产总值为1020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57亿元,占54.6%。这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名列前茅。

    在全国个体工商户数量不断下降的大背景下,乌鲁木齐市个体户数量却增速迅猛。2007年,乌鲁木齐市个体工商户数量达到8.029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2.11%,从业人员达到15.75万人,平均每天乌鲁木齐市就诞生23户新的个体户。

    在乌鲁木齐市行政执法局局长王晓鹏眼中,“城管”不光要管好城市面子,还要给这个城市增添活力。多一个就业机会,就多一个创业者,经济生活就多一分活力,城市就多一分活力,而社会、政府就少一分负担,多一分和谐。

    社会上现在有种困惑:政府一方面无法为老百姓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也一时难以为绝大多数人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却用城管制度限制下层百姓沿街设摊、自谋生计。这是制度设计上的自相矛盾。

    但在王晓鹏看来,这其实并不矛盾,良好的动机与结果南辕北辙的原因是小摊贩们少了一些公共精神,而城管们少了一些设身处地的服务精神。只要城市管理者转变管理观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百姓放在心上,设身处地为摊贩着想,正确处理好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完全可以达到两全其美。和混浊而又亲切和谐的气氛相比,清洁的萧条更可怕。对摊贩经济的“松绑”是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新实践。就业岗位无处不在,只待政府部门恰当而有效的管理将其释放出来。“松绑”其实不是不管,而是更艺术、更高层次的管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