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1日
星期
经济时评

禁止公款买烟折射财政预算软约束

胡艺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21    [打印] [关闭]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19日在京召开媒体新闻发布会,建议中央纪委、国家监察部禁止公款消费烟草制品,杜绝因烟草消费滋生的腐败现象。(5月20日人民网)事实上,公务开支中本来就没有烟草消费支出项目,如果公共钱袋的袋口不扎紧,烟草消费潜规则不打破,禁止公款买烟恐怕只是一句空话。公款消费烟草制品背后的利益潜规则比禁止公款买烟本身更值得关注。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已生效三年,距离公约要求的实现100%室内无烟目标仅有两年时间,控烟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烟草消费腐败的问题,一直为舆论所诟病。

    有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3880亿元,同比增长25%。2007“两会”期间,针对政协委员“加大禁烟力度”的呼吁,竟然有官员回应说“禁烟影响社会稳定”,为烟草行业的垄断利益辩护。在烟草消费潜规则里,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者吸烟往往不用自掏腰包,公务人员烟草消费隐藏着不少腐败因素。南京“天价烟事件”与常州小镇1个月公务招待中华烟280条,就很能说明问题。

    个人掏腰包抽烟或许不便干预,对于司空见惯的政府机关吸烟现象与烟草消费腐败潜规则,理应得到控制。我认为,禁止公款烟草消费,关键在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加强财政预算约束。正如有学者所言,“公务接待的核心是财政制度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所有的腐败都是财政的腐败,没有严格控制的职务消费就成为腐败的渊薮。要让官员们小气起来的根本方法就是让预算软约束硬起来。”

    由于此前财政预算随意性大,对公款买烟之类的公务接待隐性腐败的整治多停留在曝光、谴责的层面,对公款买烟与烟草腐败的监督和处罚措施比较疲软,难以从根本上动摇烟草腐败的根基。

    要堵上公务烟草消费黑洞,就必须约束财政预算,扎紧公共钱袋子。从长远来看,还应把公款买烟从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像治理贪污受贿一样治理烟草消费腐败,官员出于高昂的违法成本,也会有所顾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