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办学特色 服务国家产业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世界能源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为潮流的发展趋势,学校党委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形成了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重点发展新能源学科的共识。学校立足自身特色,把国家能源战略需求转化为学校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通过学科的交叉、重组和融合,成立了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组建了核科学与工程学院,走出了一条学科转型的成功之路,实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
   进入新世纪,学校适应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对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环保技术的战略需求,主动打破原有的学科布局,放宽学科发展视野,积极构建和完善能够支撑国家能源电力和谐发展的完整的学科体系,在电气、动力、自动化和技术经济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拓展学科体系,加快发展环境、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学科。
   在刘吉臻看来,高水平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和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有机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地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近几年,华北电力大学继续保持原有的行业资源优势和机会优势,先后与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网公司等十几家大型能源电力企业结成创新战略合作联盟。学校还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与煤炭、电信等创新主体的20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组建“节能研发中心”“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等,积极参与国家能源发展大工程、大项目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5年来,学校产学研合作经费达到12亿元,董事会筹资1.935亿元,各类培训经费近3.5亿元,科技合作经费超过7亿元,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校园征地、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服务地方经济,是高校的重要责任与使命。“为能源电力工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人才是学校的服务宗旨之一。”刘吉臻说,学校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充分利用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突出创新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在本科生阶段,学校贯彻“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合格+拓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主干专业方面构建以“四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在研究生阶段,学校通过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作站实行“双导师”制,学生除了拥有校内学业导师外,还能接受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的工程指导。学生在校完成一年的基础课程以后,第二三年进站参与企业及科研院所的课题研究、技术改造等。
   据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