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徐霞客的足迹探索自然
第一位骑自行车穿越中国南北万里采访的记者王迈将他的自行车捐献给宁海县。
“可不可以把顶灯关掉一些,这样比较省电。”2009年度中国当代徐霞客的获奖者奚志农在用餐时这样对酒店服务员说。一个细节,凸显了获奖者的环保意识。
奚志农长期从事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工作,他的作品在《中国摄影》、《美国国家地理》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大量发表,并且成为各大国际环保组织的宣传资料。他获得过英国BG野生动物摄影年赛“濒危物种”大奖、英国“自然银幕电影节”的“TVE奖”,是首位在这两项比赛中获奖的中国摄影师。这些优秀作品也为他赢得了《中国摄影》优秀摄影师、2004中国摄影传媒大奖年度摄影人物乃至“地球奖”、“保护母亲河奖”、“马来熊奖”等荣誉。
站在颁奖舞台上的奚志农显得非常平静,他说:“作为职业摄影师,我一定会追寻祖先的足迹,提倡生态旅游,使旅游更加生态,更加自然。”
叶榄可以说是所有获奖者中最执着的一个。1993年元旦,19岁的叶榄辞去公职,开始骑自行车旅行全国,发起了为期4年的“希望工程万里行”活动,为希望工程劝募善款30余万元,修建了两所希望小学,资助失学儿童300余名。他所创办“绿色行者”等网站和“绿色和平之旅”等博客,点击量达50万人次。
“为绿而歌志岂休,不到天涯不回头。化作一枚橄榄叶,风雨人寰飘悠悠。风雨飘摇,四海为家,我注定要失去些什么,但注定也会得到些什么。于得于失,我看得都不是太重,我所看重的、所追求的,是生命达到完美,理想达到真实的这个过程。”叶榄说,他也是在追寻徐霞客,他更希望自己能够在环保领域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探索自然的脚步永远都不会停歇,75岁的朱存业老人就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为此次获奖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站在颁奖台上的朱存业非常激动,他说,“我已经用双脚走完了我要走的,我没有遗憾了。”
1985年,朱存业走遍了平定县19个乡镇、323个行政村和989个自然村。在这片136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一边收集资料,一边拍摄图片2000多幅,出版发行54万字的《平定县地名志》。30多年来,朱存业百余次自费孤身远游祖国大地,北至松花江畔,南赴天涯海角,西抵雪域高原,东渡宝岛台湾,足迹遍布全国600多个自然景点、名胜古迹和红色旅游景点,总行程约13万公里。
如果说朱存业老人身上体现的是老一辈旅行者坚持不懈的徐霞客精神,那么,在“2009年度中国当代徐霞客”活动中,大学生陈顺达和北大山鹰社的获奖,更是表明了探险旅行界后继有人。青年学生是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群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同样也是“徐霞客”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
2001年暑假,年仅17岁的陈顺达带着班上的两个同学一起沿乌江下游徒步走了15天,调查了解沿河两岸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状况,但是,由于当时年少,并且没有相关的调查经验,仅仅是凭着毅力这么走了15天,最终的效果并不是太好。因为有了第一次调查的经验,2003年8月到2005年1月,他一个人从黔西北走到了黔东南,踏遍了那里所有的贫困山区和学校,一边给孩子们上课,一边了解当地的教育现状。“这样一个成功属于过去,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地去奔向人生目标。”陈顺达说。
一群来自中国著名学府的学生组成了一支坚强的队伍,这就是北大山鹰社,他们不仅在征服着一座座高山,还进行了大量的科考活动,作为北大山鹰社的理事长,站在颁奖典礼的舞台上,周婧婷表示:“北大山鹰社年轻的大学生们,一定会在探索自然的舞台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