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贴近”有学问
“太阳升起来了。”她想从拉家常开始与几个青年的对话,没想到,这话一出,几个青年都笑了。
后来,她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因为“太文绉绉了”。哪怕是出去打工,见过世面的返乡青年,当听到“你在外打工时会感到寂寞吗?孤单吗?”之类的话时,还是会觉得不是他们习惯的语言。
如今,几个月下来,滕素芬的口音里有了湖北京山味,也不会跟当地人说出那么“文绉绉的话”了。因为她知道“要贴近农村青年,就要会用他们习惯的表达方式”。
去年9月,在团中央办公厅工作的滕素芬作为第一批驻点干部,到湖北省京山县开展工作。京山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辖14个镇,405个村,农村青年团员有1.45万人,占全县团员总数的68.57%。
到了驻地,她才真正地感到处在共青团与青年边界上的团县委工作方式的不一样,自己机关工作的思维惯性出现了“水土不服”。“如何把团中央的工作部署与基层实际有效结合起来,顺利地完成驻县工作,这需要下工夫。”滕素芬说。
滕素芬粗略算了一下,在京山县的半年里,用在调研上的时间占到60%以上,是“因为以前对基层情况掌握得不明、不全、不透”,她并不讳言自己的软肋。
正是这种用心扎下去的工作状态,让她触碰到了农村留乡青年大量聚集在专业合作社的新情况,而许多合作社的领头人都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青年能人。
截至去年年底,京山县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76家,其中由40岁以下青年领办的有19家,40岁以下青年占社员总数50%以上的合作社有35家,涵盖农村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农机服务、农产品运销等多个行业,入社青年农户2316人,带动农村青年14609人,占全县40岁以下农村青年的13.2%。
这些数据引发了滕素芬的浓厚兴趣。
2008年12月15日一早,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滕素芬和团县委书记到达京山县最偏远的乡镇——永隆镇。这个镇有7家合作社,她们在向镇领导认真地了解了每家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后,来到了青年社员比较多、具有普遍代表性的京山增丰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个案调查。
这个合作社主要经营蛋鸡养殖与销售,正式入社社员38人,40岁以下青年21人。就在合作社门口,她们与29岁的带头人邓志平以及9位青年社员攀谈起来,一聊就聊到了下午。来不及吃午饭,她们吃了点饼干又接着返回镇里,向镇团委书记、副书记了解该乡镇共青团工作,一直谈了两个多小时。按滕素芬的话说,“这是一次朋友式的坦诚对话,团干部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惑所盼跟我彻底地交了一次心。”
这种深度互动的形式,能让我最直接地了解到基层的现实情况,更加务实地思考工作路径。”滕素芬如是说。
正是有了这些对基层认识的积累,她意识到,要想激发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的活力,首要的工作是打造一支有活力有干劲的队伍。2008年10月,为了搭上村级组织换届的车,选好配强镇村团干部,滕素芬与团县委书记一起,多次向党委分管领导、县委组织部汇报,争取政策支持。通过努力,县委召开常委会将镇村团干部的配备工作整体纳入全县第七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统一进行部署。有了政策的“上方宝剑”,再加上县乡村三级团组织的强力推进,最终,全县14个镇和经济开发区团委书记全部由35岁以下班子成员担任,平均年龄30岁,全部大学学历,并配备了28岁以下专职副书记;405个行政村团干部配备率达到100%,进村“两委班子”的361人,一批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能人、致富带头人进入团的岗位。
“仅仅依靠政府获取资源一条路不够,应该带领基层团干部大胆走出去,向社会、向市场要资源”。于是,她有了第一次社会化运作项目的实战。青年创业基金8万元的启动资金得到了一家公司的赞助。她还争取到“湖北共青团乡镇上网工程”的支持,实现了全县所有乡镇团委全部配齐电脑的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