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传承的端午没有必要申遗
于立生
4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而今呢我国也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25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出的消息:该项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5月27日《长江日报》)
国学名家朱季海曾言:“所谓传统,就是会一直传下去,传不下去的就不是传统。”端午节传不下去了吗?
端午节,从小到大都过,在江苏时过,这两年在湖南凤凰县依然是过。而凤凰的景象,又有异江苏。一到过节,即锣鼓喧天,龙舟竞渡,热闹十分。我所熟悉的几家服装店老板,日前忽都集体关门,去往株洲进货,即为迎端午如织人流。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选,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项目申报要件有三:其一,即处“濒危”;其二,有“艺术价值”;其三,“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端午节,又哪来半点“濒危”的迹象呢?
往远点说,抗战中,1940年,老舍、郭沫若等在重庆借端午纪念屈原设立诗人节,传为佳话;往近点说,2008年起,端午节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端午节,可谓既源远流长,又“老而弥坚”,影响至今,都属深广。拿端午节申遗,不是等于把个健康老者在往医院送吗?
而申遗的主旨,当在抢救与保护,把一个健康老者送去医院,又能“救”出什么来呢?
我国迄今,申遗成功的项目有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及蒙古族长调民歌四项,无不处境艰难,濒临灭绝。譬如昆曲,文化部一度为之牵头制定《保护和抢救昆曲十年规划》,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宣传推广昆曲不遗余力!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每两年才审批一次,一次一国只能报一个,名额有限,或说珍贵。端午节是不是本该“让贤”,让给真正需要抢救和保护的项目呢?!……譬如说,在我以为,至少京剧,就远比端午要“小众”和“濒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