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向那些注水电视剧开刀
时下注水剧确实比较严重,严重注水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曾折磨过观众神经,为应对注水质疑,二轮播出时将原来的43集压缩至20集。而更多电视剧动辄数十集、上百集,剧情扯不断、理还乱,这让一些观众忍无可忍。
解决注水剧问题,必须理清它出现的社会条件。《我的团长我的团》注水严重但首轮每集酬金却突破百万大关。而此前意外红遍大江南北的《士兵突击》据说并没赚到什么钱,因为卖得太便宜。有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年产电视剧达502部14498集,却只有一半能播出,能进入黄金档的只有3000集。国内目前只有央视的出价基本能保证投资成本,但央视每年排队的剧集数目高得惊人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僧多粥少,电视剧“500集赚不过一部《非诚勿扰》”,客观上“逼着”生产方靠注水增收。
前不久,美剧《越狱》终于极不情愿地画上了句号,因为收视率决定了这部季播剧的生死。目前,国内电视台在季播方面还缺乏成功经验,更多采用制播分离模式,但引进的电视剧能否真正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带有太强的赌博性。在湖南卫视独播剧成功的诱惑下,有地方卫视曾斥巨资欲步独播剧后尘,结果肉没吃到反倒赔了一笔。可以肯定的是,电视剧赢利模式的单一不利于激励精品剧种的出现。
换个角度看,30集的禁播高压线对电视剧生产可能平添更多不确定因素。从投资到市场收益,到剧情设计等方面,都必须随之作出重大调整,而现阶段很难看出这种调整一定符合电视剧市场本来的发展规律。再者,对于30集高压线并非毫无对策,比如改剧名,偷梁换柱。更大的考验是,在电视剧价格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剧集越少,意味着投资成本越高,这对赢利模式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则涉及艺术规律的问题。剧集长短理应根据作品本来需要定,就好比不能因为有人反映看长篇小说太累,就生硬规定小说字数上限。事实上,大部头的精品小说也并不少见。艺术本来有其客观规律,简单地拿刀来砍长度,很容易给人削足适履之感。
我并非全然反对整治注水剧,但必须先摸清注水剧出现的社会根源。在此基础上,既从经济角度建立电视剧精品化的激励机制,又从艺术角度给电视艺术创作以足够宽松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