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0日
星期
理性谈发展,感性谈生存,最终生存下去才是最高目标

独立学院“撤并转”遭遇“绊脚石”

本报记者 李剑平 梁国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30    [打印] [关闭]
    “独立学院发展进入了关键期。”5月中旬,记者先后走访了浙江、湖北和辽宁的几所独立学院,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今后,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领域是否还会继续存在都很难说了。”湖北一所独立学院的负责人说,因为,2008年2月,为规范独立学院办学行为,教育部公布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简称教育部26号令,2008年4月1日正式实施),计划用5年的“过渡”期,引导独立学院向“撤”、“并”、“转”3个方向发展:“撤”,即被市场淘汰,自生自灭;“并”,即被收归到举办高校,成为其中一部分;“转”,即脱离举办高校真正独立为民办高校。

    一年时间过去了,在执行教育部26号令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与难点?

    5月24日,受记者邀请,来自浙江、湖北、江西、北京等地的几所独立学院的董事长、院长与学院代表相聚在一起,围绕独立学院的发展展开了激烈讨论。

    不愿意戴“民办高校”的帽子

    独立学院的前身是公办高校下设的民办二级学院。据介绍,成立于1999年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全国首家由重点大学创办的民办二级学院。全国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是从2003年以后申办与兴起。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光德在交流时表示,独立学院既有“公办”大学的品牌与资源优势,又有“民营”的机制与体制。同时,它既没有公办大学的事业拨款,又缺少民办大学那样的办学自主权,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特殊产物。

    据透露,国内80%左右的独立学院是由“母体”公办高校资产投入或贷款投资的“校中校”,社会民间资本投资、真正独立的比例不到20%。

    教育部26号令规定,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难道绝大部分独立学院都要戴上‘民办高校’的帽子?”讨论会现场,安徽某独立学院负责人表示,不想领受“民办高校”的帽子。

    “大多数独立学院愿意在‘母体’大学光环的照耀下,继续享受好的无形资产与招收到相对较好的生源。”他坦承,若是把公办高校的“金字”招牌去掉,独立学院面临招生难与发展难“两难”境地。

    与此同时,独立学院独立办学最大的阻力来源于“母体”高校。前者被后者看成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院长萧泰透露,西部地区独立学院每年学生人均学费8000元左右,东部地区则在15000元上下,“母体”高校要从独立学院提取15%~30%不等的管理费用。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陈应侠在云南考察某独立学院时,对方明确表示不希望引入社会民间资本进行独立办学。独立学院一旦“独立”,不但出现“肥水流入外人田”的现象,而且“母体”高校花六七年时间在同一块土地上培养一个竞争对手。“若是这样的独立学院,情愿不办。”云南这所高校的领导说。

    有些就是母体高校的“山寨版”

    目前,独立学院举办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公办高校与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合作;第二种是公办高校与民营资本合作举办;第三种是公办高校通过各种方式独立举办。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负责人说,不论哪一种举办形式,资产真正在独立学院名下的比例较少。

    据他透露,江西省的13所独立学院中大约只有4所学院的土地是在独立学院名下,其他都在公办高校或投资方名下。若按教育部26号令进行资产过户,独立学院将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与此同时,国内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办学难以做到像国外私立大学一样,完全捐助或公益性,投资者或多或少地在追求收益回报。再加上,独立学院收取学费后需向“母体”高校上交一笔不菲的管理费,剩余费用才可用于维持学院正常运转。然而,夯实独立学院的办学基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都离不开钱。“出现捉襟见肘时,还必须从母体高校调拨资金来弥补学院经费不足。”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董事长陈志胜用切身感受告诉大家。

    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负责人表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或个人,面临后续投入萎缩的考验,独立学院在土地、建筑面积、仪器设备、图书、实习实训场所方面与普通本科高校基础设施都存在一定差距。

    身兼江西浙江总商会会长的陈志胜还谈到,独立学院管理层、专业课程与公办高校的近亲联姻产不出什么好果子。据悉,中部某省90%的独立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由“母体”高校直接任命,导致独立学院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管理层与投资方不可避免出现利益诉求不一致的问题,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办学。

    尽管有些独立学院逐步建立起自身的专业教师队伍,但众多独立学院还是奉行“拿来主义”,专业设置与课程严重与“母体”学校趋同,师资主要依赖公办高校的退休老师,课完人走,为数不多的青年教师也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迫使独立学院丧失了应有的特色。西南某独立学院李书记指出,“有些独立学院就是一本、二本高校的‘山寨版’。”

    内涵发展是硬道理

    很多独立学院抛开了成长中所遇到的烦恼,注重起自己的内涵发展。“独立学院到了用内涵建设突破发展瓶劲的阶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董事长黄飞建与北京锡华教育集团副总裁章立锋都发出如此感慨。

    在昆明理工大学江津学院院长赵光洲看来,独立学院在办学机制上具有灵活性,在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上具有更大的潜力。现有很多独立学院既突破了传统高校过于呆板、僵硬的办学模式,又超越民办高校缺乏社会与学生家长认可度的局限,可以在现有灵活的机制下对培养多样化人才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例如,在报考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考生中,很多不乏“二本”成绩的学生。院长许为民介绍,他们在招生过程中从不提及独立学院,而是亮出“政府全额投资,全民事业单位,浙大全面管理,全面成本收费”的新型大学招牌。

    “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厦门大学集美学院负责人说,独立学院发展就需要拿出民营经济起步阶段的勇气与魄力,不问姓资姓社,发展就是硬道理。“当然,独立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也离不开市场规律的推动。然而,现有独立学院形式千姿百态,切忌‘一刀切’的思维与模式,应该根据省情、院情不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提升发展。”

    “理性谈发展,感性谈生存,最终生存下去才是最高目标。”大家用这句话共勉励。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