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0日
星期
三峡巨型水轮发电机自主创新的国产化之路——

中国学生为何赢了外国老师?

本报记者 王磊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5-30    [打印] [关闭]
    46岁的石清华如今感慨万端。10年前,这位东方电机公司副总工程师还是一个普通技术员。他被派往加拿大GE公司当“学徒”。那时,三峡工程要上马70万千瓦的巨型水轮发电机,但中国的技术力量“太落后”,最大的水轮发电机只有32万千瓦。

    “我们都是有梦想的,就是要在中国的三峡大坝上,使用中国人自主技术研发出来的高端水轮机。”石清华和那一批中国水电工程师,心里都憋着一股劲。

    十年磨一剑。今年,三峡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实施了世界最大的70万千瓦水电机组的国产化战略,使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制造业用7年时间实现了30年跨越发展。哈尔滨电机公司、东方电机公司等一批中国水电装备制造企业,一举从“三流水准”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去年年底,三峡工程左、右两岸的26台70万千瓦机组已全部发电,新增的地下电站6台机组也已进入安装阶段。几年前,左岸的14台机组投标时,面对加拿大GE、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世界顶级公司,中国人还只是“学生”,只拿到一定比例的分包制造业务;几年后,到了右岸12台机组投标时,就有8台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哈电、东电各自承担了4台,国内合同份额占2/3,国内制造份额超过70%。

    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说,目前国产机组运行情况良好,能量特性和稳定性能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同等顶尖水平。

    这么短的时间,学生为什么能赢了老师?

    在超大功率水轮发电机这样的高端制造领域,如果全部依赖进口,不仅成本巨大,还永远摆脱不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三峡工程的决策者制定了一条独特的“技术路线”:一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引进世界上已有的先进技术和产品装备;另一方面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通过对引进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最终实现三峡机组的国产化。

    中国在“用市场换技术”这门后发国家工业化的“必修课”上可没少犯错误。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沙先华说,在很多行业,市场是真“换”出去了,核心技术却没“学”回来。

    三峡工程当然不能重蹈覆辙。1996年6月,左岸水电机组招标开始。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掌握世界水电装备前沿技术的多家制造商竞相投标,这是世界水电装备技术最高水平的展示和较量,被誉为全球的“水电奥运”。

    三峡总公司确定的招标原则是“以我为主”,把“学技术”摆在比“买装备”更重要的位置。在左岸14台机组招标文件中,三峡总公司明确提出了“3个必须”:其一,投标者必须与中国制造企业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其二,必须向中国制造企业全面转让核心技术,培训中方技术人员;其三,中国制造企业分包份额不低于合同总价的25%,14台机组中的最后两台必须以中国企业为主制造。

    为确保核心技术转让完全到位,三峡总公司支付了1635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并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通过合同中的经济约束条款,根据技术转让的进程和执行情况分期支付,确保核心技术转让完全到位。

    石清华就是在那次招标后奔赴加拿大的。“我师傅比我还小两岁。”石清华说,他的加拿大老师很敬业,从软件使用到设计安装,与自己手把手地工作了半年。“其实,技术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关键是你必须有灵感”。中国工程师从不缺乏想象力,尤其是当他们被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推动的时候。

    到右岸机组招标时,石清华已经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对外国“老师”们的作品进行技术改造了。东电对三峡左岸引进技术的发电机电磁设计进行了优化,较好地解决了发电机的噪声和电磁振动问题,这成为他们顺利拿到4台机组标书的关键。

    当时,“师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哈尔滨电机公司技术人员,研发出的“L”型叶片水轮机转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们还自主研制了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右岸水轮发电机全空冷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一举中标4台机组。

    哈电总经理助理陶星明说,“学生”最后总是要和“老师”同台竞技的。只靠引进吸收的手艺已不够用,“你得拿出自主创新的真功夫才成”。

    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杨清是一位“老水电”,他认为技术“国产化”有3个阶段或“三重境界”:第一是拿来阶段,学习别人的技术,通过分包作业“练练兵”,这要通过制造环节相当比例的国产化率来实现;第二是独立设计、制造和安装,技术可能还是别人的,但要求工艺水平必须大幅度提升;第三是实现技术“再创新”,获得自主的知识产权,具有了完整的自主研发、升级能力。

    杨清说,这“三重境界”一重比一重艰难,花几千万元买了技术“只是个开始”,后续两个阶段的投入,可能是几亿甚至几十亿元。当然,一旦技术真正学到手、掌握好,未来的超额收益更是数倍于前期投入。

    三峡机组国产化成果很快见了成效。去年8月,位于金沙江上游的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机组采购招标,26台70万~80万千瓦的超大型水电机组中,哈电、东电独立承担了19台机组的制造任务。

    不仅如此,三峡工程后,中国水电装备企业已经放眼海外市场,正在非洲、南美洲和中亚地区拓展业务。“我们要打到对手的后方去。”石清华说,“学生”总有机会战胜“老师”。

    三峡巨型水轮发电机自主创新的国产化战略,在有效的战术配合下,上下一致,精诚团结,最终走出了一条“以市场换技术”并“以技术占领市场”的成功之路。

    全球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机组陆续投运已有5年10个月时间,已投产的26台70万千瓦机组运行稳定,开始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环保效益。三峡电站每一台巨型机组可满足一座百万人口城市的生活用电之需;累计已创造发电效益780多亿元;目前年发电量相当于节约5000万吨标准煤。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