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被工作打上烙印
她本来的职业是游击队长。在她身上,农村妇女的朴实、豪爽以及强悍的行事风格,足以让她带领手底下的一干弟兄,在太行山间打游击、端炮楼、炸铁路,轰轰烈烈地干革命,成为威震一方的女中豪杰。
可是她换工作了。一夜之间,翠平被空降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和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于是,她身上的那些性情,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定义:自大、无知、鲁莽、粗俗。
就像每个第一天去新单位上班的人一样,翠平感到了深深的不适应——吃饭打牌也算任务?!在这里,她看不惯别人,别人也看不惯她。她也想尽快被新环境接纳——“给我把枪,我去跟他们拼了”——可越是这样,就越显得她另类可笑,始终游离于主流价值标准和话语系统之外。
听过有人感慨,换工作就像换老公,有一种被连根拔起的感觉。要我说,这样的感觉正是来自种种的不适应:大到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核心价值观,小到作息时间、处事习惯、领导风格,再加上工作内容本身或大或小的改变,这一切一股脑儿地涌上来,别说,还真是够麻烦的。
翠平的新工作不是她自己选的,而且逃不掉,只有面对。
自打到了天津,她就被“余则成太太”这个职业裹挟着,从最开始的抗拒,到逐渐理解、接受,学着穿旗袍烫头发,学着抄电文配合老余传递情报,学着机警敏锐,不再口不择言。
当翠平开始喜欢上这个职业的时候,她也渐渐被这个职业所接纳。无论是剧中的余则成,还是电视机前的我们,都已经把翠平当成“自己人”,逐渐信任和放心起来。这个时候,翠平身上的大气、沉稳、细心、机敏几乎让我们忘了她叼着烟斗双手叉腰歇斯底里的悍妇模样。
可见,每个人在融入职场环境的同时,都会自我调整,把自己调到与职业要求最匹配的频道,时间久了,难免被烙下职业的痕迹:职业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你的价值观,职业的习惯会不知不觉地成为你的习惯,职业中必需的素养品质,也会潜移默化地移植到你身上。
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并不鲜见——
做记者的同事,即便闲聊也屡屡不忘追问“有细节吗”;做审计师的闺密饭后埋单时总会掏出手机,验算一下每道菜的价格之和是否等于总价;学化学的朋友喜欢往郊区跑,说因为那里“负氧离子浓度高”;做心理咨询师的女友在我抱怨烦恼时,总是轻轻地问“这种感觉你熟悉吗”;和做秘书的老同学一起出游,大可以尽情享受她把吃住行安排得妥当熨帖无微不至。
回头再看看翠平,就算是在最后“逃荒”时应聘保姆,也被雇主一下子看出“有来头”,识字、会打麻将、烫过头发,“是做过太太的”。
这些都是职业在他们各自身上打下的烙印吧。
所以,当你主动或者被动地放弃一份职业重新开始的时候,不妨试着接受这一切。因为经历得越多,人生就越发饱满,就像一颗经过打磨的钻石,每个切割面在阳光下都能折射出最耀眼的光彩。